注意小毛病 預防肺腺癌

早前,30多歲香港藝人柯煒林公開自己確診肺腺癌第四期,引起公眾對這病的關注。肺癌是本港頭號癌症,可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當中「非小細胞肺癌」佔整體肺癌個案約七成,而「肺腺癌」又佔「非小細胞肺癌」六至七成,而且趨勢是愈來愈多。
本港非吸煙者所患的「肺腺癌」當中,約七成和基因突變有關,腫瘤生長較慢,患者年齡相對年輕,一般只有四五十歲。有研究亦發現,亞洲的女性肺癌患者中,有六至八成人為非吸煙人士,而且亦較年輕,而大部分非吸煙女性所患的肺癌之中,主要就是肺腺癌。

一般來說,肺腺癌早期有機會出現的症狀包括:久咳超過3星期未癒、容易疲倦或呼吸困難、胸悶或胸痛、體重下降但原因不明、聲音沙啞或嘶啞、頸部或鎖骨下出現淋巴結腫大等。除了留意這些看似小毛病的警號,肺腺癌高危群組例如有家族史或過去長期暴露於煙霧中的市民,可諮詢醫生是否需要定期接受身體檢查或低劑量電腦掃描(LDCT)篩查,有機會及早發現肺腺癌。
治療方面,第一、二期肺腺癌病人可用手術切除腫瘤,部分病人手術後需要化療,以減少復發。萬一確診時已是第四期,醫生一般會嘗試找尋「驅動基因突變」,因為有部分驅動基因突變適合以標靶藥治療,EGFR、ALK、ROS1、KRAS G12C等都是常見的驅動基因突變,針對性使用標靶藥能有效抑制癌細胞增生,延長患者生命周期,並改善生活質素;這些新療法使部分晚期肺腺癌患者可達到多年生存。
當然,這些藥物並非通用,全基因檢測是治療前必要步驟,無基因突變的患者則可採用其他治療方案,包括化療和免疫治療。
作者為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淺談肺腺癌病徵與治療,專科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