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特殊手法 減輕針灸不適

莫皓然醫師 | 2025-07-18

「醫生,針灸痛唔痛㗎?」這個問題相信每一位臨床針灸醫師都會被問及,而坊間很多患者對針灸治療都抱有類似疑問,甚至為此遲遲不敢求醫。筆者希望藉此文章解答多數人對針灸治療的迷思。

一般來說,針灸會在進針破皮時引起輕微疼痛,恍如被蚊叮蟻咬。針灸醫師在針刺時,會採用不同的進針手法,例如舒張進針法、提捏進針法、飛針等,務求盡量減輕因針刺引起的不適。針刺時,醫師會避免刺中可引起疼痛的血管,再加上現代針具經過改良,針尖更為鋒利,針體更加幼細,大大緩解了針刺引起的痛楚;此外,部分醫師甚至會使用一些器具以輔助進針,如管針、進針器等。因此,針刺治療普遍痛感輕微。

針灸醫師在針刺時,會採用不同進針手法,盡量減輕因針刺引起的不適。(網上圖片)

保持良好溝通

不過,當針刺穿破皮膚後,為加強療效,醫生會以提插、撚轉等手法達至「得氣」,此時,病人會在針刺部位感到痠、麻、脹、重。雖然並不會引起疼痛,若刺激太強或會造成不適,病人與醫師應保持良好溝通,互相配合,以適當調節刺激量。

雖然一般針刺治療都不痛,仍有例外的狀況。由於人體組織中有豐富的神經及血管,若針體刺激到深層難以避開的微細血管,仍有機會引起疼痛及出血;因此,若在針刺過程中有疼痛感,醫師會透過加壓去減少血腫,紓緩疼痛。

促進自我修復

「我這個病適宜做針灸嗎?」現代針灸治療常被用於處理痛症,如勞損、扭挫傷、退化等,其實針灸能處理的問題並不局限於痛症。

針灸透過刺激特定穴位,調節穴位所屬經絡的氣血,促進並協助人體自我修復,使人身回復陰陽平衡。經絡外連四肢百骸,內屬五臟六腑,經絡所到之處,皆是治療所及的地方,除了痛症,針灸於臨床常治之症還包括失眠、痛經、崩漏、胃痛、嘔吐、泄瀉、中風後遺證、面癱、耳聾、過敏性鼻炎、蕁麻疹、痤瘡,甚至感冒等。患者若不想食藥,或者想提高療效,下次不妨向你的中醫師請教一下。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註冊中醫師

[信健康] 解開針灸的迷思,中醫資訊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