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流感到新冠 復醫復診新常態

天峯醫生 | 2020-06-03
有效預防新冠肺炎傳播的方法,包括戴口罩、洗手、保持社交距離,還有環境衞生,對流感同樣有效。(新華社圖片)

雖然香港的冬天已經愈來愈不明顯,但每逢臨近12月之前,醫管局都會為將至的季節性流感高峰期嚴陣以待,今年原本亦不例外。

醫院很早已經為季節性流感高峰期作出各項部署,除了增加額外床位、兼職同事名額、為應付額外工作的特別酬金,以至向私家醫院借買床位之外,當中還包括推擴預防流感疫苗注射,不單配合為社區合資格人士接種疫苗,同時也向院內同事推廣並促使他們更容易接受疫苗注射,既保護同事,亦保護院內病人。

此外,為紓緩院內病床壓力,醫院在急症室推行了不少措施,志在減少病人入院留醫的需要。例如有內科專科醫生到急症室評估病人情況,提供專科意見之餘,更可以直接安排專科檢查及門診,省卻以往中間許多繁複的轉介和等待排期程序,令病人不用入院也可得到適時和適切的跟進。

醫院還有不同的措施以縮短病人需要留院的時間,例如增加病人出院之後的支援配套,增加康復醫院的轉院床位份額,也有院舍或家居的外展服務,這些都減少病人出院後支援不足的憂慮,同時亦減少病人非預期再入院的機會。

個別措施是為了應對短時間內增加的服務量,未必適合恒常化。無論如何,每年的季節性流感高峰期都對整個香港的公營醫療體系有着莫大的挑戰!然而因為新冠肺炎疫情,今年的季節性流感顯得相形見絀。

見絀並不是指病毒的散播程度或兩者病情的孰輕孰重;而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流感在1月時還是有一個短暫的高峰期,到2月初至中就已經迅速滑落至低水平,甚至比之前數年非高峰期的流感活躍程度還要低。筆者深信,這與香港人用於對抗新冠病毒的整體防疫意識不無關係。事實上,流感病毒和是次冠狀病毒同樣主要是透過飛沫傳播,我們一直強調有效預防新冠肺炎傳播的方法,包括戴口罩、洗手、保持社交距離,還有環境衞生,對流感同樣有效。

積極主動

對醫院而言,應對流感尚有多年經驗和模式可循。雖然香港醫管局每年都會因季節性流感高峰期所突顯的人手不足、病床緊張等而備受質疑,但實質上一年比一年有準備和改善,相比一些對於每年數以萬計死於流感的人數也「習以為常」的西方國家,筆者想,單就這一方面,香港也算是較為積極主動吧。

不過談到新冠病毒,我們所能依靠的主要來自17年前的SARS經驗。也因此,港人的防疫意識也確實較高。時至今日,縱然未敢說新冠肺炎已經完全受控,加上世界其他地方的疫情仍然嚴峻,香港仍難獨善其身。

在社會層面上,為了控制疫情散播, 許多關口往來受到限制,學校停課,公共設施以至一些商業活動被關閉,經濟民生受到相當大的影響。許多其他國家地區即使疫情遠遠比香港嚴重的情況下,也不得不重開小部分經濟活動。

筆者不是經濟學家,但也明白任何地方都不可以無限期封城停擺。香港情況已比大部分其他國家地區好,社會自然更會有聲音要求放寬各種限制,而醫院的服務也同樣有強大需求要回復正常。

正如前文提及,在2月、3月期間,季節性流感的病人已大幅減少,急症室的求診人數也不多,除卻創傷性和危重病人之外,在急症室求診的病人大多是有呼吸道症狀的病人。大部分不是太危急的病人都盡可能避免到醫院這種「高危地方」。

這種情況也同樣發生在專科門診,若病況穩定,不少病人寧願推遲覆診期,只作簡單覆配藥物。此外,內鏡檢查和預約手術也有病人主動延期。這種情況對醫院來說並非壞事,因為醫院也在盡力減少服務量,一來為減少院內人流聚集,二來可集中資源,包括人手、病床、防護裝備等, 去迎接當時還有很多未知數的新冠疫情。

經歷過3月、4月的第二波高峰之後,疫情相對受控,專為疫情而設的隔離病房需求開始下降,但其他一般病床的佔用率則明顯上升。要強調的是,醫院並不是只理肺炎而完全置其他病症於不顧。對於危急、創傷和癌症等有「時間性」的病症,即使是疫情高峰期時,仍然全力處理。相對沒有那麼迫切的病人,不可能永遠只覆配藥物或延期手術。事實上,一些原本「等得」的病人,也因為時間關係令部分病情惡化,甚至演變成需要急症處理的情況。為了不希望這些情況持續,即使新冠疫情仍未完全銷聲匿跡,醫院也已開始復醫復診。

復醫復診不能一蹴而就,更要多元靈活。首先仍要按不同病症的緩急先後決定復醫復診的次序,同時也要顧及人手、病床和其他包括防護裝備等資源配置,還要有序地處理之前積壓的覆診病人、手術檢查等。適合的個案或需要轉介公私營協作,有需要時也會以「加班」形式處理。

此外,不能漠視的是新冠肺炎仍然有其風險,尤其當社區各樣的社交及經濟活動增加,再加上和其他地區交通交流的逐步放寬,出現第三波疫情並非無可能,所以仍要保持短時間轉回「新冠肺炎模式」的能力和狀態。醫院在這個時間可算是要雙重用心,一方面要循序漸進地復醫復診,一方面要隨時為疫情作出緊急應變。

前文提及,對於新冠病毒,我們所能依靠的是17年前的SARS經驗。其實這句話並不盡然,讀者們可以想像得到,前文很多提及的應對季節流感高峰期措施,查實在應對新冠肺炎時也用得着。就像有效預防新冠肺炎傳播的方法,對流感同樣有效。這也解釋了為何香港公營體系在今次疫情表現得相當有效率。

視像問診

當然,在新冠疫情下也有措手不及的時候,畢竟有些情況還是會掛一漏萬,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得更好。但因應疫情,亦漸漸形成不少新常態,包括新的做法和一些新的安排。其中一個例子是遙距醫療,在康復治療中的應用是其中一個最受歡迎的做法。由於病人需要減少到醫院做各式治療,但又不能停止運動訓練,治療人員於是透過視像模式,讓病人安在家中仍能得到治療師的指導,亦可透過影片或程式更有效地改善自己的姿勢和習慣,假以時日,藉着程式進一步發展,將來這種模式的訓練可能比傳統方式更具持續性。

此外,由於病人需要留在家中,一些專科例如精神科亦已更進一步進行視像問診。筆者相信,隨着科技進步,只要加上簡單的儀器,醫護人員甚至可以遙距為病人進行檢查和監測的技術。

說起復康治療,除了一對一的訓練,也有以小組或「訓練班」形式進行,但因應新冠肺炎,這些訓練唯有以有限人數的小組形式進行,同時亦要留意有足夠空間作社交距離,對原本已經空間有限的醫院來說是相當具挑戰性的,但為了在訓練與預防疫情擴散之間取得平衡,醫院空間的配置和病人流程的安排也有重新的規劃。相信有些措施,加上科技的配合,會值得持續至疫情之後,最終有助改善病人的治病經驗和效率。

當然筆者不會探討新冠肺炎肆虐的利與弊,但面對疫情,我們不得不更加認識自己、改變自己,彌補不足,與時並進!

撰文 : 天峯醫生

 

[信健康] 疫症展現新常態,醫生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