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事故與精神「疫苗」
陳仲謀醫生上周二是今年的夏至,即一年之中北半球日照最長的日子,而依照中國傳統的陰陽... -
學術上的命名
顧小培文字是人類用以作記錄的符號,屬「視像」形式的表現。在原始時期,這些符號與... -
-
-
「疫風」中「觸」到好心情
鄭可瑜教授如果COVID-19的疫情是變幻不斷的天氣,影響着你和我的生活,那麼中風... -
關顧香港醫護人員精神健康
陳仲謀醫生俗語:「盧醫不自醫。」意指是醫生雖然能給人治病,卻不能醫治自己的病。這是... -
-
-
肺出腎納 呼吸乃和
余志方至感到身熱有汗時,再翻身向另一側臥下,仍如前般吐納呼吸,使大汗出,避風休... -
世衞專家支持中醫藥抗疫證據
黃譚智媛世界衞生組織於2022年2月28日至3月2日邀請了21名國際專家召開會議... -
-
-
自殺警報響起了!
陳仲謀醫生今日恰巧是清明節,據天氣預報,香港會有一個晴天,十分適宜孝子賢孫進行中華... -
「真氣」與「正氣」
姜元安教授在中醫學中經常會聽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這一說法,這是指對於可能傷及人... -
紅過MIRROR的連花清瘟膠囊
許懿清中醫師傳說連花清瘟膠囊可以預防新冠病毒,更加實證可以用來紓緩確診患者的症狀,目... -
疫情下相見
梁燕玲院士COVID-19這個疫情,實在可怕。令人與人之間距離拉遠。可喜的是,當中... -
如何在家和COVID好好相處
倪明醫生一個COVID-19第五波的巨浪打過來,好像所有人都懵了,包括政府和我們... -
有效校園抗疫措施
臧渝梨博士近日,最具有全球衞生專業公信力的Cochrane實證圖書館發表了由德國K... -
專業人士精神問題急升的啟示
陳仲謀醫生政府統計處在12月17日發布了最新「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者」的調查統計數字... -
個人防護設備 如何減少污染?
黃譚智媛2021年12月9日,Nature Sustainability雜誌刊登... -
新冠疫情與精神病研究
陳仲謀醫生側聞政府有意成立「兒童事務專員公署」,筆者一則以喜,一則以憂。歡喜的原因... -
安樂死合法化悄然推進?
區結成醫生2020年初至今COVID-19大流行,全球竭力抗疫,看似無暇理會與抗疫... -
抗疫出路:倫理原則退居二線?
區結成醫生全球COVID-19大流行,抗疫至今已近兩年,各國推展疫苗接種有快有慢,... -
香港醫療科技強韌迎變 待時機進軍大灣區市場
諾貝爾獎化學獎得主Aaron Ciechanover曾提出一個問題:「人... -
安「心」接種疫苗
馮永康醫生2019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對全球的影響已毋庸置疑,這個翻天... -
專員的力量
陳仲謀醫生為期12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14屆全國運動會已經在陝西省正式展開,特區政...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