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感覺不孤單

痛苦就像一個牢籠,困住我們的身心靈,深遠影響生活。許多長期疼痛患者都有相似的感受,擔心被污名化或不信任,甚至質疑自己的價值和意義。
疼痛的機制本質上是保護性的,在危險情況下發出警告,讓我們避免潛在危險。大腦負責疼痛的感受,每個人的大腦都是獨特的,因此在面對相似情況時,感受和反應會有所不同。大腦根據個人信念、記憶和過往經驗來分析疼痛訊號,評估潛在威脅。
疼痛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疼痛通常在受傷後立即出現,隨着病源的根治和傷口的護理,疼痛會隨之消失;相對而言,慢性疼痛在患處痊癒後仍然持續,感覺模糊且難以形容,可能會時好時壞,且疼痛的位置可能超越原本的患處。此外,情緒也會影響疼痛的感知,長期疼痛患者常因恐懼再次受傷而減少活動,導致身體狀況惡化。
有效的疼痛管理不僅依賴藥物治療,還需讓患者了解相關知識,包括痛覺系統、神經系統、大腦及脊髓運作、藥物的應用、情緒處理及放鬆技巧等主動應對策略,患者的參與至關重要。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疼痛科專科護士,我的有效干預方法是耐心傾聽,並以開放和尊重的態度提供專業分析,與患者建立互信的醫患關係。以患者及其家人為中心,強調他們在健康護理中的積極參與。

良好溝通可化解誤會,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和治療依從性,增強他們的滿意度。因此,建立有效的醫患合作關係至關重要。透過臨床溝通技巧,了解患者的擔憂,教育他們撰寫疼痛日記以追蹤症狀和觸發因素,並列出當前藥物及其效果,幫助他們思考優先事項和目標。
相信憑藉耐心和正確的醫患合作,大家都可以改善疼痛管理,提高生活質量。
作者為香港圍手術護理學院院士
[信健康] 醫患合作改善疼痛,護理資訊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