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輕推」的力量
潘廣力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塞勒(Richard Thaler)認為:大... -
你知道護士的工作嗎?
王建榮院士日前參觀一個關於香港的畫展,發現一般市民認為穿起白袍戴上聽筒就代表醫生,... -
-
-
正正的故事
陳玉卿正正今年8歲,和父母同住,濕疹伴隨他成長。根據國際研究顯示,香港和其他已... -
飲食營養怎樣影響長者?
曾錦榮院士飲食是獲取營養、滿足生理需要、促進身體健康的重要生命活動。除了滿足生理需... -
-
-
糖尿「小」兒科
潘綺雯患有一型糖尿病的兒童或青少年,因為自身免疫力問題,胰臟未能分泌胰島素,所... -
「人類為何重複犯錯?」
潘廣力街上一位市民,左手挽包包,右手看手機,行色匆匆。「啪!」不幸失足跌倒了─... -
-
-
疫情下的護理教育
周嘉明院士、鄭可瑜院士在過去3年,香港以至全球都受到前所未有的公共衞生挑戰。在疫情初期,學生及... -
「不打緊,小事一樁」
楊嬋香過去3年多COVID-19肆虐全球,香港亦難幸免,感染與死亡人數不斷上升... -
骨科癌症個案經理計劃
黃舜景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本港每年大概有一千多宗骨科癌症新症。由於患者對骨科... -
項目管理負擔重?
潘廣力疫情減退,舊同事們終可暢敍晚餐。我重遇新晉「明日之星」,工作表現突出的她... -
強化基層醫療應付未來
王建榮院士眾所周知香港人口高齡化和慢性病患者增加,10年或20年後情況必然更加嚴重... -
正氣存內 邪不可干
許燕卿院士新冠病毒此流行疫症肆虐全球,「夫瘟疫之為病,非風非寒非暑非濕,乃天地間有... -
疫情下基層醫療門診服務
王建榮院士近年特區政府積極推廣基層醫療資訊,為未來醫療服務展開新一頁。市民普遍認同... -
10分鐘與1小時
潘廣力院士友人在幼稚園工作,他知道我是護士,向我查詢有什麼醫療相關的內容予幼稚園學... -
COVID-19抗疫感想
嘉芙蓮我是一名在護理界服務了很多年的護士,當2020年新冠肺炎威脅着人類的生命... -
由「錢」入心
何潔瑩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數據,心臟病一直是全球主要死亡原因。心臟病泛指各類與心... -
盲點點算?
潘廣力院士小妮子來到專責統籌醫院護士工作的護理部已有半年。由於她擅長文宣創作,我們... -
你是否明白你的病人
王建榮院士朋友談及他的父親(A先生)因為心臟病較早時要入院檢查及治療。朋友分享他父... -
機械人能照顧病人嗎?
王建榮院士現今是IT時代,近日有大學科研團隊更計劃送智能機械人進入人體進行檢查及治... -
發展基層醫療 刻不容緩
王建榮院士有網紅在網絡平台YouTube分享,在疫情期間,有幾個長者因為得不到基本...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