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與脂肪肝(二)

目前,脂肪肝的診斷以纖維化掃描(FibroScan)為最精確方法。該檢查中有兩個關鍵指標可以直接反映脂肪肝的嚴重程度,分別為CAP score和E-score。
CAP score全稱為「受控衰減參數」(Controlled Attenuation Parameter score),用於量化肝臟內脂肪的積累程度。正常情況下,肝臟脂肪含量應低於10%,對應的CAP score約為248 dB/m;當CAP score升高時,表明肝臟內脂肪堆積增加,脂肪肝程度加重。
E-score(Elastography score)則用於評估肝臟的硬度,正常肝臟硬度應低於5.8 kPa;隨着E-score升高,表示肝臟纖維化程度加劇,肝臟硬度增加,當E-score超過9.6 kPa時,可診斷為肝硬化。
根據我在香港進行纖維化掃描的臨床經驗,本港大多數患者呈現中度至重度脂肪肝;這與患者群體中糖尿病的高發病率密切相關,因脂肪肝與糖尿病常共存。由於就診患者多伴有糖尿病、肥胖及代謝綜合症等基礎疾病,此數據並不能反映一般人群的分布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兒童健康檢查時發現,即使無明顯疾病、並不肥胖的兒童,仍有10%至15%的18歲以下病人患上脂肪肝,而肥胖兒童的病情尤為嚴重。儘管新冠疫情已過去3年,兒童體重問題仍未恢復正常,反而呈現持續上升趨勢。
另一方面,近期進行的一項小型臨床研究,納入50名患有重度脂肪肝的絕經後女性,並建議她們每日服食兩包益生菌;三個月後,所有受試者均顯示出脂肪肝有改善跡象,體重亦輕微下降。此研究結果提示,益生菌在脂肪肝治療中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期待未來能開展更大規模研究,進一步驗證其療效。
作者為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續談益生菌與脂肪肝,護膚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