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抗組織胺 治慢性蕁麻疹

蕁麻疹這個病,根據統計大約有20%的人一生中至少會患上一次。它是由於皮膚或者血液中的肥大細胞活化,釋放細胞中的組織胺,令皮膚組織和血管腫脹,產生好像蚊咬的紅腫。
若病情嚴重,患者的眼睛或呼吸道也可能發生腫脹,對生命構成威脅,必須盡快前往急症室求醫。但蕁麻疹症狀來得快也去得快,有些人在半個小時後症狀已消失,皮膚好像沒事一樣。這種來去如風的特性,令蕁麻疹又被稱為風疹或風赧。
蕁麻疹可分為急性或慢性。症狀維持六星期以內的稱之為急性蕁麻疹,原因包括藥物、食物、化學品接觸或感染,但亦有一部分原因不明。主要症狀為突然有像被蚊子叮到一樣的局部皮膚痕癢和腫脹,通常半小時至24小時內會自然復原,症狀亦會隨時間慢慢減少。

如症狀反覆發作,超過六星期以上則為慢性蕁麻疹,可能原因包括免疫系統毛病,如甲狀腺、紅斑狼瘡,或生活狀態如壓力及睡眠不足等。慢性蕁麻疹如能找到原因解決的話,症狀就能獲得改善;但很多時候檢查後都不能確定原因,稱之為自發性蕁麻疹,那只能用藥物控制。
有些人會有皮膚劃紋症,即是當皮膚被搔抓時形成紅色抓痕,亦是蕁麻疹的一種,名叫物理性蕁麻疹;另一種常見的蕁麻疹為膽鹼型蕁麻疹,就是當體溫升高,例如洗澡、運動流汗等刺激皮膚造成蕁麻疹。
當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影響生活及作息時,便需要得到適當藥物治療。根據2021年國際蕁麻疹治療指引,第二代H1抗組織胺為第一線治療藥物,不再是老一代具睡意的抗組織胺藥。當單一抗組織胺藥物的建議份量不足以控制症狀時,覆診時醫生可將份量加至4倍,如情況仍然未能改善,醫生可能會添加第二種抗組織胺或考慮生物製劑。
慢性蕁麻疹導致的瘙癢讓人苦不堪言,但現今的藥物治療,尤其是生物製劑的出現,能帶給患者新希望。
作者為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香港中西醫美容醫學學會委員
[信健康] 淺談治療風蕁麻疹,醫美資訊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