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前前半期 調經大法

最近小明與新認識的朋友因價值觀不同而生悶氣。此時,看到他姐姐寫的古穿今小說裏,調理月經都需要細心觀察,步步為營,感嘆世間所有事其實均要花心思用心經營。
芊芊在玥康堂中跟眾女娃討論說:「經前前半期,是指排卵後的7天,即BBT呈高溫相的6至7天。這個時期,是由經間期重陰必陽轉化而來,開始陰消陽長的階段。由於陰陽互根互用,陽氣生長需依賴陰氣的滋養,所以這階段的調經,不僅要着重陽長,同時也不能忽略滋陰,甚至還可通過滋陰去達到扶陽的目的。」

眾女娃聽後若有所思分析道:「照芊芊你這麼說,可以陰中求陽,尤其針對於經間期拉絲白帶比較少,月經期間易小腹冷痛和腰酸的女孩子,可用右歸丸或毓麟珠加減化裁,藥用丹參、赤芍、白芍、山藥、山萸肉、熟地黃、丹皮、茯苓、續斷等,若想加強陽氣可添用巴戟天、肉桂、鹿角片等。」
芊芊點頭說是,並補充道:「假如體質屬陰虛比較明顯,甚至因此導致陰虛火旺證候,可用歸芍地黃丸或大補陰丸等滋助陰氣,同時根據心、肝兩臟火旺孰是孰非加減化裁,如有心煩氣躁、夜寐不安、舌尖紅等心火旺表現,可加用鉤藤飲化裁清心安神,藥用丹參、白芍、生地黃、山萸肉、山藥、茯苓、鉤藤、蓮子心等。如有煩躁易怒、乳房脹疼、頭痛頭脹等肝火旺表現,可加用丹梔逍遙散加減化裁,當歸、白芍、生地黃、山萸肉、山藥、柴胡、鉤藤、梔子皆為良藥。」
此時,業主大人康熙加入討論:「這樣,滋陰的基礎上,補陽的部分具體可細分為補脾陽、補腎陽和補心陽。補陽的話我熟悉不過。補脾可以用《傅青女主科》的健固湯、溫土毓麟湯,藥用黨參、白朮、茯苓、薏苡仁、巴戟天、覆盆子、神曲等補脾腎陽;溫補腎陽的話可以用《傅青女主科》的溫胞飲或真武湯,藥用白朮、巴戟天、黨參、杜仲、菟絲子、山藥、茨實、肉桂、附子、補骨脂等火中暖土。最後溫煦心陽,心火生脾土,母子相生,方用苓桂術甘湯,加入麥冬、酸棗仁等滋養心陰相得益彰。」
作者為註冊中醫師
[信健康] 經前前半期調理,中醫資訊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