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聯繫」催生問題

青斯 | 2024-09-16

英國醫學雜誌與醫療改善研究所合辦的國際醫療質量與安全論壇,8月尾剛在香港舉行。這是國際上關乎醫療質量及安全的知名會議,十年後再在香港舉行,吸引了近千五名與會者。我參加了論壇的籌備工作,擔任主講者、主持者及討論促進者等不同角色。其中促進討論的環節是資深領導論壇,籌委會從來自不同國家地區與會者中邀請幾十名資深領導參加,並透過事前意見搜集,得知大家最常面對的挑戰,歸納出3個挑戰在資深領導論壇上作分組討論,找出適合當地的解決方案。

不善溝通

原來全球不同地區國家都面對相近挑戰,包括人手短缺,醫療系統融資挑戰和持續性,以及安全和可靠的醫療系統和設計。我負責協調其中一組關於醫療人手短缺的討論。過程中不同問題都被提到討論桌上:代溝、文化差異、員工不覺受重視、培訓不足、溝通不足、缺乏管理新思維、不懂激勵員工、員工不喜歡全職及要求工作生活平衡等老生常談問題。比較有趣的是,現今醫療過於「亞專科化」。病人動輒要看專科、亞專科,令到要增加醫生人手才能應付需求,同時也導致人手不足的原因。醫療亞專科化,容易增加醫療支出,影響融資可持續性。由於醫生增多而每位醫生都只關注身體某小部分,曲高和寡,想做好溝通也不容易,可導致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或接觸減少。在當今實體接觸愈來愈少,或已由電子溝通取代的前提下,缺乏聯繫必會做成很多嚴重問題!

在眾多人類基本需求理論中,不難發現共通性,而聯繫及成就感就是不同理論中都出現的元素,可見聯繫的重要性。姑勿論這缺乏聯繫是因工作太忙沒時間,還是年輕一輩不善於或懼怕溝通,沒有聯繫就等同被孤立。現在經常討論的倦怠或過勞問題,和缺乏溝通聯繫不無關係。當你發覺自己在工作崗位上缺乏接觸,形同單打獨鬥時,更易覺得迷失方向,不知道為誰和為何工作,出現過勞情況!

這反思和大會的主題互相呼應,即是討論解決方案時,要適度重新聚焦、重新聯繫和重新注入活力。這當然要重提醫療改善研究所在過勞問題上做過很多工作,例如對員工發起「什麼事情對你是最重要」的討論,讓人毋忘和再掌握初心!

在協調過程中我開了眼界,見到地球村內大家都是互相影響,也驗證了醫療系統的複雜性。香港遇到這些挑戰正常不過,只反映大時代的影響而已。在找解決方案時,當然有地域考慮,但亦可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在公園一角,人們社交相聚,聯繫彼此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