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病後遺症
聯合國世界衞生組織公布肺結核仍是死亡率最高的傳染病!上文(11月7日)提到肺結核假扮成癌症,差點令少年人截肢的故事。更倒楣的是,肺結核和癌症在肺部掃描或正電子掃描非常相似,若沒經過活組織及微生物檢查,就直接把肺部陰影當肺癌切除,不但無辜捱了一刀,同時增加了散播肺結核風險,病者體內的結核菌,更乘機破壞肺組織!
世衞報告指出,在2023年就有130萬人死於肺結核,在1980至2019年的30年,就有3.63億人染病,直至2020年,這批人中仍有1.55億人帶着肺結核的疤痕存活,由於人數眾多,肺結核後遺症近年開始受到廣泛關注,醫學界稱之為PTLD(Post-tuberculosis lung disease)。
曾經患過肺結核的人,死亡風險比普通人高出近三倍,主要因心血管疾病(20%)、癌症和傳染病離世。肺結核病會破壞正常肺組織,做成「白肺」或穿洞。至少七成人患上肺結核後,肺部留有纖維化,這些疤痕較易出現癌症。若疤痕範圍廣泛,可引致呼吸困難;消滅結核菌後,亦未必能全部恢復功能,影響生活質素。
若檢測曾經感染肺結核病人的肺功能,當中有五成屬不正常,主要是肺量計測試發現有氣管阻塞現象;有至少三分一人出現支氣管擴張症,令患者長期咳嗽多痰,甚至咳血。肺結核引起氣管炎,有時疤痕會把整個氣管出口封閉,令該氣管不能通氣,變相令氣管通往的肺部組織喪失功能和塌陷。肺結核亦可破壞氣管壁結構,有時連最大的支氣管都會塌陷閉塞,令整邊不能呼吸。
預防肺結核後遺症,最重要盡早診斷結核病並開始治療。世衞在十多年前已建議利用核酸測試(PCR)來檢測結核病,但使用率仍低於五成;至於利用支氣管鏡盥洗或做內科胸腔鏡,檢測靈敏度很高,亦仍未普及。
作者為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預防肺結核後遺症,醫生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