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症狀有什麼?嚴重或增加胃癌風險!胃炎症狀、成因、診斷、治療方法一文看清

2025-08-27

香港生活節奏急促,食無定時、餐餐外賣,搞到經常胃痛、消化不良、甚至作嘔作悶。但這些你早已視為日常的胃部不適,可能正是胃炎的症狀。胃炎是香港極為普遍的都市病,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慢性胃炎可增加患上嚴重胃病的風險。究竟胃炎成因是什麼?有何症狀?如何診斷和治療?胃炎有什麼不能吃?下文將解答有關胃炎的關鍵問題。

胃炎是甚麼?胃炎分類胃炎成因胃炎症狀
胃炎診斷胃炎治療方法胃炎飲食建議胃炎症狀常見問題(FAQ)

胃炎是甚麼?

胃部每天都會分泌強力胃酸來消化食物,但胃壁本身為何不會被侵蝕?因為胃壁有胃黏膜作保護層。胃炎就是指這層保護胃壁的黏膜出現發炎、破損,甚至糜爛的狀況。當這道胃部防火牆失守,胃酸便會直接刺激胃壁,引發疼痛及各種不適。

胃炎分類

胃炎主要可分為急性與慢性兩類,兩者的成因、病程及影響均有不同。

胃炎分類丨1. 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來得突然且猛烈,症狀通常在短時間內出現。急性胃炎的常見成因包括過量飲酒、暴飲暴食、服用某些藥物(特別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食物中毒或嚴重生理壓力(如大型手術後)。急性胃炎只要及時治療,通常可在短時間內康復,胃黏膜也能迅速修復。

胃炎分類丨2.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的症狀可能並不明顯,甚至毫無症狀,但胃黏膜卻在不知不覺間長期受損,過程可能歷時數月甚至數年。慢性胃炎的常見成因包括幽門螺旋桿菌長期感染、自身免疫系統失調等。慢性胃炎的症狀反覆,若長期忽視,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後果,如胃黏膜萎縮(萎縮性胃炎),甚至增加患上胃潰瘍及胃癌的風險。

胃炎成因

胃炎的成因眾多,從細菌感染到生活習慣都有關。以下是5個胃炎成因:

胃炎成因丨1.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幽門螺旋桿菌是唯一能存活於胃部強酸環境的細菌。根據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2017年的研究,香港約有過半人口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幽門螺旋桿菌會破壞胃黏膜的保護層,引致持續發炎,是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的最主要成因,亦被世界衞生組織列為第一類致癌物。

胃炎成因丨2.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香港人經常因為頭痛、關節痛而自行到藥房購買止痛藥。但許多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例如布洛芬(Ibuprofen)、萘普生(Naproxen)及阿士匹靈(Aspirin)等,會抑制體內保護胃黏膜的物質分泌,長期或過量服用會直接損害胃壁,引發胃炎甚至胃出血。

胃炎成因丨3. 不良飲食習慣

三餐不定時或暴飲暴食亦會影響胃酸分泌,增加胃部負擔。嗜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以及飲用濃茶、咖啡和酒精飲品,都可能令胃炎症狀惡化。

胃炎成因丨4. 自身免疫反應

身體的免疫系統出現紊亂,錯誤地攻擊胃壁細胞,導致自身免疫性胃炎。這種胃炎會影響身體吸收維他命B12,可能引致貧血。

胃炎成因丨5. 其他因素

嚴重的生理壓力(如大型手術、重症疾病)、化學治療、放射治療等,也可能誘發胃炎。

胃炎症狀

胃炎的症狀因人而異,由輕微不適到劇烈疼痛都有可能。常見的胃炎症狀包括:

- 上腹部不適:最常見的症狀,可能呈現為灼熱感(俗稱火燒心)、隱隱作痛、絞痛的感覺
- 消化不良症狀:飯後容易感到飽脹、胃氣多、噁心,甚至嘔吐
- 食慾不振:因為進食後感到不適,導致胃口變差
- 嚴重症狀:出現嘔血或大便呈黑色或帶血,可能代表胃部正在出血或有更嚴重的病變,需立即求醫

胃炎診斷

由於胃炎症狀與其他消化系統疾病相似,醫生會先透過問診了解你的病歷、生活習慣及症狀,然後安排以下檢查:

胃炎診斷丨1. 幽門螺旋桿菌檢測

幽門螺旋桿菌有兩種檢測方法,首先吹氣測試既安全、非入侵性、且準確度高,為現時最常用的幽門螺旋桿菌檢測方法。而另一種非入侵性的幽門螺旋桿菌檢測方法是糞便抗原檢測。

胃炎診斷丨2. 上消化道內窺鏡檢查(照胃鏡)

醫生會將一條裝有微型鏡頭的軟管,經由口腔伸入食道、胃及十二指腸,直接觀察黏膜的狀況,判斷發炎的範圍和嚴重程度。若有懷疑,更可抽取組織樣本(活檢)作進一步化驗,以排除癌前病變或癌症。

胃炎診斷丨3. 血液及糞便檢查

透過血液及糞便檢查,檢測是否有貧血(可能由胃出血引起)或糞便中是否有潛血。

胃炎診斷丨4. 影像檢查

影像檢查如上消化道X光檢查,可輔助評估胃部結構和功能。

胃炎治療方法

胃炎治療方法根據成因和嚴重程度而不同。綜合性的胃炎治療方法包括:

胃炎治療方法丨1. 針對病因治療

若確診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需進行抗生素療程以徹底消滅病菌。若因藥物引起,則需停止使用損害胃黏膜的藥物,並在醫生指導下替換為其他藥物。

胃炎治療方法丨2. 服用醫生處方的藥物

制酸劑如質子泵抑制劑(PPIs)或H2受體拮抗劑,用以減少胃酸分泌,減輕胃部刺激。胃黏膜保護劑可幫助修復受損的胃黏膜。若有嚴重噁心或嘔吐症狀,需服用止嘔藥。

胃炎治療方法丨3. 針對自身免疫性胃炎

因為自身免疫性胃炎可引致維他命B12吸收不良,因此需要多補充維他命B12。

胃炎治療方法丨4. 生活習慣調整

減少或戒除飲酒,避免攝取刺激性食物,並以睡眠、運動、正念等方式管理壓力,以減少出現胃炎症狀。

胃炎飲食建議

要修復胃黏膜,應選擇合適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飲食,才能有效紓緩胃部不適。以下是胃炎飲食建議宜忌:

胃炎飲食建議丨1. 宜(Dos)

- 清淡、易消化食物:例如白粥、米粉、蒸水蛋、蒸魚、瘦肉、冬瓜、節瓜,這些食物對胃部負擔較小
- 富含維他命C和抗氧化物的蔬果:適量攝取有助於修復胃黏膜,例如西蘭花、椰菜花、蘋果、香蕉等
- 高質蛋白質:例如雞肉、魚肉、豆腐、雞蛋,亦有助促進胃黏膜修復
- 少量多餐:每日進食5至6餐,每餐七分飽,有助減輕胃部負擔
- 適量飲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取,避免脫水

胃炎飲食建議丨2. 忌(Don'ts)

- 刺激性強的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咖哩)、油炸食物、高脂肪食物、加工食品、咖啡、濃茶、酒精等,這些食物會加重胃部負擔,刺激胃酸分泌
- 過冷或過熱的飲食:極端的溫度會刺激胃部,導致不適
- 暴飲暴食及宵夜:睡前三小時應避免進食,以免引發夜間胃酸倒流

胃炎症狀常見問題(FAQ)

1. 怎麼知道胃發炎?

要知道胃是否發炎,可以留意以下常見症狀:上腹部(胃部)燒灼感或疼痛、噁心或嘔吐、吃完飯後感覺胃部飽脹,以及消化不良。嚴重時,甚至可能出現嘔血或黑便,這可能是胃出血的徵象,應立即求醫。

2. 胃發炎要多久才會好?

胃炎的康復時間取決於類型和原因。急性胃炎在去除致病因素後,通常能在數天至數周內改善。然而,慢性胃炎則可能需要數月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好轉,具體康復時間會根據病因和治療效果而定。

3. 胃發炎如何改善?

改善胃炎需要多方面配合,包括:

- 飲食調整:少量多餐,避免暴飲暴食,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吃富含維他命C和抗氧化物的蔬果,並適量飲水。同時,應避免刺激性強的食物(如辛辣、油膩、酒精)、過冷或過熱的飲食以及含咖啡因的飲料
- 生活習慣調整:減少或戒除飲酒,避免攝取刺激性食物,並以睡眠、運動、正念等方式管理壓力,以減少胃炎症狀波動
- 針對病因治療:例如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或停止使用損害胃黏膜的藥物

相關文章推薦

解構上腹痛原因

止痛藥與胃痛迷思

消炎止痛藥 致腸胃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