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磁激治中風 改善活動能力

中風是本港第四大致命殺手,每年平均約有3000人因而離世。而對於幸存者,他們的康復之路往往漫長且艱辛。近年,隨着醫療科技的進步,腦磁激治療(TMS)獲多項研究證實具備促進神經康復的潛力,因而成為中風患者的治療新曙光。
TMS的治療原理是透過非侵入性電磁脈衝,刺激中風患者大腦特定區域的神經網絡,從而幫助修復受損腦細胞、建立新的神經連接,恢復身體功能。研究指出,中風患者在接受TMS治療後,最明顯是活動能力上的改善,其次是言語表達、認知能力和吞嚥功能的進步。

中風後,大腦對運動神經的控制能力下降,進而導致肌肉僵硬、張力過高、或者動作不協調等現象。舉例,當左側大腦受損時,右側身體的活動能力會受到影響;右側大腦對應位置,原本負責抑制和協調功能的神經網絡依然處於活躍狀態,這就是導致肌肉不協調或者僵硬的主要原因,繼而引致肌肉攣縮(Contracture)和痙攣(Spasticity)等中風後常見問題。
而TMS治療的奇妙之處,一方面通過激活左側受損區域的大腦神經網絡,改善活動能力,同時,透過特定頻率的磁性脈衝,重置右側非受損區域的協調功能,將訊息回復協調狀態,從而改善肌肉僵硬和張力過高等問題。
臨床經驗顯示,若病人能在「黃金治療期」,也就是中風後的3至6個月內開始接受TMS治療,往往能在短時間看到明顯改善。中風無疑會為患者帶來了生理和心理上的挑戰,我們相信,只要在黃金治療期內,積極求醫並配合康復訓練,絕對能夠重拾人生的節奏。
作者為美國心理學會會員、執業臨床心理學及腦神經心理學專家
[信健康] TMS治療中風者新希望,護理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