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瘜肉變惡性風險

高彩華醫生 | 2024-10-16

消化系統內很多不同部位都有機會長出瘜肉,例如近年備受關注的大腸瘜肉,而有些瘜肉一般較少聽到,但也不可忽視,例如膽囊瘜肉。

常見類型

膽瘜肉其實是膽囊黏膜壁內側的增生,一般呈球形或半球形狀凸出,通常是在超聲波檢查或進行膽囊切除手術後在標本無意中發現。

至於發病率,估計本港每100人裏有5至10人有膽瘜肉。

膽瘜肉有多種類型,最常見三種分別是膽固醇瘜肉(佔整體近六成)、肌腺瘤(佔整體約25%)、發炎性瘜肉(佔整體約10%),值得慶幸的是,以上三類膽瘜肉都屬良性,並沒癌變風險。

再數下來,第四常見的膽瘜肉類型是上皮腺瘤,當中大部分是良性。但上皮腺瘤大小和癌變風險成正比,根據醫學研究發現,大於一厘米膽瘜肉,比小於六毫米膽瘜肉,癌變風險超出了一百倍!如果膽瘜肉大於二厘米的話,更超過一半機會是惡性的。

估計本港每100人裏有5至10人有膽瘜肉。

如果懷疑長有膽瘜肉,醫生一般建議進行腹部超聲波檢查,準確度接近九成。若腹部超聲波發現瘜肉較大、瘜肉底部較闊,或者有血流增加情況,則可能有惡性風險。

如想更清楚判斷膽瘜肉性質,可考慮做電腦掃描、磁力共振或內視鏡超聲波檢查。內視鏡超聲波可從胃部或十二指腸去觀察膽囊,比從體外做腹部超聲波更接近膽囊,因此可以看得更清楚,若同時打顯影劑亦可分辨出不同類型瘜肉。

根據目前國際指引,一厘米以上膽瘜肉,一般都建議開刀切除全個膽囊,大部分情況都能以微創手術切除,復元快,一般一至兩天就能出院!

作者為外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膽瘜肉變惡性風險,專科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