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會無效的藥物使用

張傑醫生 | 2020-08-18
醫生未必能夠在一次診斷中完全解決所有病人的需要。有人會選擇首次便處方不同種類藥物「大包圍」,但更多人寧願作針對性的處方藥物。

每件事情的成與敗都會包含很多因素,甚少是單一原因。例如我們不時聽到有父母說某些藥物無效,有時並非藥物的問題,可能只是不對「症」。以下幾個是常見例子。

1.「保濕乳霜用了反而更紅更痛!」處理濕疹或敏感的皮膚,保濕乳霜是最基本、最溫和的。奇怪的是,有小孩子用完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更紅更痛。父母一定以為該產品有問題,其實未必。其中一個常見的可能性是,敏感的程度不受控,任何乳霜都會刺激受損皮膚。此情況下,醫生會考慮處方消炎的外塗藥物。當外塗消炎藥有效時,再塗原來的保濕乳霜一般也不再有不良反應。

2.「吃了退燒藥還退不到燒。」大家應該知道退燒藥是令病人感到舒服一點的藥,不能治本。尤其是生病首幾天,可能完全無效或只有很短效力,這是正常的康復過程。除非再加上強力一點的退燒藥,否則體溫還是會高企。醫生關心的問題是,這種反應是否預期之中?如果是就不會額外處方藥物去「壓」低體溫。如果不是,就加緊留意體溫的自然發展,以便診斷。

3.「止咳藥都無效。」止咳藥不奏效,不一定是成份不夠強,有可能是問題的源頭在別的地方,如小支氣管發炎。所以先不要自行服用咳藥水或要求處方「勁」的咳水。有時不用咳藥水都能治療咳嗽。

4.「抗生素都唔夠勁,所以病唔好……」抗生素只針對細菌性的較嚴重感染。由於在非醫院的環境下,我們很多時沒有太多化驗及時間去斷定是否與細菌有關便處方口服抗生素。故此,絕對有機會並非細菌性感染,也所以沒有特別的效果。遇到這種情況,最好再找醫生診斷。有需要時到醫院作較詳細的檢查,才考慮是否要加上或改變抗生素的類型。

醫生未必能夠在一次診斷中完全解決所有病人的需要。有人會選擇首次便處方不同種類藥物「大包圍」,但更多人寧願作針對性的處方藥物。

作者為兒科專科醫生

[email protected]

 

[信健康] 怎樣判斷用藥無效,孩子成長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