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人老了就沒用

陳健怡 | 2024-08-14

小時候喜歡運動,曾想過當運動員,不過聽說運動員30多歲後就是「老將」,會被嫌棄及難有出路,便打消了把它當職業的念頭。

然而,今屆奧運會看到一位61歲的女乒乓球選手,在場上揮灑自如,即使輸了也笑臉迎人,如此享受比賽過程,就想起我那兒時夢。

心中不禁有疑問:為何我們會認為人老了就沒用?

在生活中,每個人對「老」的標準可能不一樣,但不管是60歲可獲乘車優惠的「老」,或自嘲過了18歲便已不再青春的「老」,我們對「老」都以年齡為基礎並產生呆板想法。例如,認定別人「老」而覺得他記憶力不好、不能接受新事物、想法注定守舊等。

這些對「老」的刻板印象,亦是一種對年齡的定型觀念:在未了解他人以前,先看「年紀」並由此產生固有想法,忽略了一個人本質(氣質、個性等)及能力。

一些社會出現的「定型」和所謂標準價值觀,容易讓人失去發展機會,也可能讓人自我內化,自我限制發展。社會中充斥着各種類型的定型,我們該如何自處?應今屆「乒乓嫲嫲」的一句:「不要覺得老了就不行,我們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每個人都可按能力和興趣,做喜歡的事,不讓社會定型框架影響個人決定。如何讓自己突破定型、衝破想像?不妨前來家計會由即日起至10月31日舉辦的期間限定展覽:Dream BIG! ──「才賦無別」青少年性別教育展覽,透過互動裝置,一同探索性別定型和個人成長的關係,詳情請瀏覽家計會性教育Instagram。

作者為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教育主任

www.famplan.org.hk/sexedu

[信健康] 探索個人發展機會,兩性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