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老抽——肌肉痛性痙攣

相信大家在長時間劇烈運動後,都曾經試過「抽筋」之痛苦。就算職業足球員,在加時比賽中,「賣老抽」也是司空見慣的場面。在寒冷天氣下進行高強度運動特別容易引起抽筯,而在潮濕悶熱環境中也會增加發生的危險。運動前後做適當熱身,期間注意休息時間,並攝取適量的水和電解質補充品等,都可以減少抽筯出現。抽筯其實是一種痛性痙攣,是由肌肉不自主地持續猛力收縮而引起疼痛並且無法放鬆的現象。這病徵並不罕見,有調查指超過三分一的人在過往一年曾抽筯。
除了因運動而誘發的痙攣外,較常出現的情景是長者在晚上睡覺時,和孕婦在第三期妊娠時發生的腿部肌肉痙攣。大部分痛性痙攣是自發性原因不明,其中小部分則可能由較嚴重的腦科、肌肉或其他內科疾病所引起,較常見包括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等。另外一些內科疾病也容易引發痛性痙攣,例如電解質失調、甲狀腺毛病、腎功能衰退等。我們亦需要詳細檢查病人服用的藥品,查看有否降膽固醇的他汀類藥物或去水丸等。有些人也會對酒精或咖啡因特別敏感而導致肌肉抽筯。
當出現痛性痙攣時,只要將肌肉循收縮的相反方向持續伸展,便可把肌肉鬆弛而不產生任何後遺症。若果重複發生痛性痙攣的話,便要盡量避免誘發的環境因素和多做適量運動。藥物方面,以前較多使用奎寧來預防,但副作用較強,兼且孕婦和有心臟病者忌用,現時已很少處方,然而坊間仍有tonic water飲料,內含少量奎寧成份,或可對部分病人有療效。此外,服用維生素B雜,或遵從醫生指示,使用鈣通道阻滯劑或抗腦癇藥物,皆可減少痛性痙攣發生。
作者為腦神經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減少「抽筋」痙攣發生,專科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