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維也納憶樂聖頑疾 貝多芬耳病 中醫早600年創療方

暑假往維也納探望鋼琴家好友冬冬,我們夫婦住他家,三餐照顧得無微不至,幾乎想賴着不走。冬冬在維也納大學教音樂,因此暑假才有空接待朋友。
每日早餐過後,冬冬先查看天氣預報,確定不會下雨才出行,十分細心。夏天的歐洲說有多美便有多美,天氣和景色均怡人,處處文物。冬冬年輕時在奧地利求學曾兼職導遊,所有景點如數家珍,跟他四處觀光最是愜意,旅程最特別的景點,就是樂聖貝多芬之家,造訪此處,不禁讓人想起貝多芬生前受耳疾困擾;原來早於他出生近600年,中醫已創耳病療法。
貝多芬之家位於維也納的小鎮Heiligenstadt(意思是聖城),這地方有不少種葡萄和釀酒的小酒莊,當年已經成名的貝多芬,26歲開始出現嚴重耳鳴,其後聽力逐漸下降,開始是左耳,高音音頻減弱,難以辨別聲音,對作曲家來說委實是致命打擊。

貝多芬遂遵從醫生吩咐,到這個鄉郊小鎮休養,希望藉田園生活的寧靜助他恢復聽力,孰料情況愈發變差,貝多芬的情緒更是大受困擾,一度萌生自殺念頭,他還寫了一封遺書給兩位弟弟訣別,幸好這封遺書從未寄出,是他身故後才被人發現;他在遺書中寫道,自己本來是聽力極度敏感和完美的一個人,卻突然失去了這個他引以為傲的能力,又恥於告訴別人,為避開人群,便自我流放。
貝多芬在寫給醫生的信中亦提及自己內心的痛苦,他說道︰旁人若是輕聲說話,他就什麼都聽不到,倘若旁人大聲對他說話,他卻受不了。
創「益氣聰明湯」
這不期然想起,若從中醫角度看,該如何治療貝多芬的耳疾呢?根據歷史記載,金元時期(1115-1368年)「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東垣,創立一條驗方,治癒汴梁一位梁王的「耳鳴耳聾」之疾,當時這位梁王的耳疾,與貝多芬頗為相似,起初只是耳朵有點悶脹感,但漸漸加重,聽力下降,耳內蟬鳴之聲不斷,令他無法安睡,困擾不已!
當時,李東垣只用了一服藥,就讓梁王的耳鳴減輕,聽力有所增進,神效非凡,梁王的史官還詳盡地記錄過程,一時間,汴梁所有人都爭相抄錄這個驗方。時人還稱道︰「此方一出,舉國內外無障、耳鳴耳聾之患。」這就是傳到今時今日仍在使用的「益氣聰明湯」,此方組成有黃芪、人參、葛根、蔓荊子、白芍、黃柏、升麻、炙甘草,作用在補益中氣、升提清陽、聰耳明目。
現時,中醫治療耳聾耳鳴之症,除了益氣聰明湯,還會因應患者之病因和體質選用不同方劑,並加上針灸治療,這是後話。李東垣比貝多芬早出生了接近600年,但因時間地點不同,貝多芬沒法用上他的驗方。
努力在家自救
回到貝多芬之家,若有機會到維也納旅遊,無論是不是學音樂的,都應該去朝聖一番。除了可以看到樂聖生平,還可看到他「沒寄出的遺書」、他親手塗去「拿破崙名字」的《英雄》交響曲手稿、各種治療耳聾的特別工具,包括用鼻去聞一些氣體。另有他的擴音鋼琴、他身故後的頭髮樣本及驗屍報告等等。在這裏可以看到貝多芬其實非常努力自救,並且在此期間創作了多首名垂千古的交響曲,包括《英雄》、《命運》……鋼琴家冬冬說,貝多芬失聰後寫的個別鋼琴奏鳴曲,有一段是故意用了不和諧的音加入和聲,當時聽覺正常的人是不敢如此創作的,確是另一個境界。
歷史沒有如果,所以並不存在若然貝多芬沒有耳聾會是怎樣的光景!
後記:長凳上的普通話
今次旅程亦包括到維也納人民花園憑弔一位故人。我們在玫瑰花叢流連了半晌,便隨意在公園中心的忒修斯神殿蹓躂,那裏除了一個青銅裸男立像,最吸引是綠色長凳上一塊牌子鑴刻的文字【下圖】(外國人除了種玫瑰,還會將對先人的緬懷及思念用文字鐫刻在銅牌/膠牌,釘放公園的長凳上)。

令我沒法移開目光的是一塊牌子,上面用普通話拼音寫出兩行字:「Zhǐ yuàn jūn xīn shì wǒ xīn, dìng bù fù xiāng sī yì.」,下面署名Li & Rudi。
興趣馬上來了,我們用蹩腳的普通話讀了幾遍,終於解開「密碼」,是宋詞《卜算子》最末兩句:「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是一位中國李姓女子與一名奧地利男子Rudi的戀情罷,為什麼刻在銅牌上?是不是Rudi或Li歿了?又或種種原因被迫分開?會不會是奧地利版《梁祝》故事?滿腦子都是問號,給看官們留下無限想像空間……
撰文 : 謝彩雲中醫師_註冊中醫
[信健康] 中醫角度看貝多芬耳患,醫師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