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強則國家強

陳仲謀醫生 | 2024-10-02

今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國慶的日子,先祝祖國繼續繁榮昌盛,國泰民安。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2年公開的講話:「青年強則國家強」;另外習主席曾在「二十大報告」中提出:「重視心理健康和精神衞生。」這對新時代做好心理健康和精神衞生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與「新質生產力」相呼應。這顯示習主席何等看重青年精神健康和國家興旺的關係。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早已成為全世界最關注問題之一,好好培養下一代,當政者責無旁貸,尤其當「出生率」出現下行趨勢時。近年,大中華區和韓日等地的人口,都是負增長,政府出盡辦法也無法扭轉這個「拒絕生育」的局面。不但青少年的數目減少,而且他們的精神情緒發展亦有很多不理想現象,例如:自殺率和暴力事件有明顯上升。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早已成為全世界最關注問題之一,好好培養下一代,當政者責無旁貸。

香港在2023年9月至10月底,學童自殺數字創歷史新高,令人震驚,特區政府緊急推出「三層應急機制」,現在轉眼已經一年了。有關當局將會在本年底作出檢討:有人建議把「三層機制」恒常化;然而,亦有人認為只需要大力加強學童在考試前的輔導。最近,有志願機構以問卷調查中學生的精神壓力,發現30%有程度不一的抑鬱情緒。其實,以前有不少研究均指出本地三至四成的中小學生之精神狀態不符理想。習主席呼籲「青年強則國家強」,而香港在此可能有不足之處。「青年強」有多方面涵義:身體、智力和精神健全。世界衞生組織提出「No Health without Mental Health」(沒有精神健康,就沒有健康)的指導原則,是至理名言。所以提升國民整體精神健康是重中之重,而從小培養更會事半功倍,以免日後勞而無功,或事倍功半。

「補牢」需時

提升市民精神健康是全世界都重視的問題,各地情況不一,很難一概而論;香港雖然是彈丸之地,但擠滿了7百多萬人,難題自然多,也非常複雜。有學者調查所得,知悉有多於一半自殺學童來自有問題的家庭,特別是「單親家庭」。因此,本地青少年自殺率飆升,不完全基於他們本身的困難,而是家庭、學校和社會大環境的因素交織引起的悲劇。簡言之,學生的學業和朋輩的關係、父母兄弟姊妹的相處,及經濟和居住環境的影響,都可以累積成為各種誘發壓力的因素,導致一些青少年無法適應時,或會走上自殺的「不歸路」。負責官員不能每次都用「亡羊補牢」的方法去應付危機,因為「補牢」也需要時間,拯救生命刻不容緩,遲了一些已絕不能接受,而「未為晚也」更自欺欺人。真正要解決問題,必須尋根探源,釐清社會家庭,以至個人本身相互構成的負面影響,使部分青少年的精神健康陷於困局。筆者多次說明成年人做好行為榜樣,使下一代知所效法是義不容辭,正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

香港雖然是彈丸之地,但擠滿了七百多萬人,難題自然多,也非常複雜。

對症下藥

教育青少年不能完全由學校承擔,家庭教育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比黌宮有過之而無不及。推而廣之,理順整個社會的氛圍,使大部分人能安居樂業,恪守本份,就要振興經濟,縮小貧富懸殊;改革教育,廣開學生出路;優化公共房屋,改善居住環境。目前短期目標除了要強化「三層機制」,並使之成為恒常制度外,還要切實考慮將「精神健康」教育,引入到高小和初中課程,成為必修科,並邀請家長參與(親子活動、工作坊和專題講座等),務必使大部分家庭成員都掌握「精神健康」的基本知識:情緒、壓力、精神困擾、管控方法和尋求專業支援的途徑。

如果我們能在上游疏濬一般性問題,一路累積到下游的困難便會較容易解決,決不至於崩堤泛濫。上述改革不單牽涉教育制度,還需要得到社會福利署、醫管局、衞生署和社會各界多方面協作,好像「三層機制」的運作恒常化,一樣要有一個專門組織負責統籌,才能發揮應有效能,以免疊床架屋,浪費資源;或令某些服務,得不到所需資源而捉襟見肘。香港面對公共財政困乏,善用資源是當務之急,成立「精神健康公署」作為統籌機構,實在是對症下藥的良方妙策。

此外,「粵港澳大灣區精神健康協作平台」將會在10月12日,於澳門舉行一個精神健康的專業論壇,主題是「青少年精神健康面面觀」,希望在集思廣益下,找出創新對策。

撰文 : 陳仲謀醫生_香港精神健康議會召集人、香港精神健康促進會主席

[信健康] 促進青少年精神健康,精神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