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險vs內地保險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6大原因與優點

近年來,內地訪港旅客除了觀光購物,內地人來港買保險亦掀起一股熱潮。究竟為何香港保險產品對內地人士有如此吸引力?兩地的保險制度在保障範圍、理賠方式與保費水平上存在哪些顯著差異?本文將為你拆解內地人來港買保險6大核心原因。
保費丨 保障因素丨理賠機制丨 醫保續保
不保事項丨貨幣選擇丨內地人來港買保險是著眼於制度與保障質素
香港保險vs內地保險常見問題
香港保險vs內地保險丨1. 保費
在相同保障額與年齡條件下,香港的醫療、危疾或人壽保險保費通常較內地便宜約20%至30%。這種價差背後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首先,香港人口基數較小,整體健康水平較高,嚴重疾病的發病率亦較低,令保險公司面對的賠償壓力相對輕,保費自然較具競爭力。其次,在短短七百萬人口的市場中,有數十間保險公司提供多元產品,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為了吸納新客戶,各公司不惜以優惠折扣及附加保障來突圍而出,最終拉低整體保費水平。
香港保險vs內地保險丨2. 保障因素
醫保保障
在中國內地,醫保制度對藥物與治療的保障設有限制,不少進口藥、處方藥如頭孢菌素類抗生素,甚至高端藥物均不獲涵蓋,需自費處理。而香港的醫療保險則提供更高保障彈性,包括藥物與治療選擇更廣泛。另一方面,自願醫保計劃(VHIS)部分產品更涵蓋亞洲、甚至全球地區的醫療機構,對於經常出國或在海外工作的投保人而言,保障更為全面。
危疾保險
在危疾保障方面,香港的保單普遍提供更高的保額槓桿,換句話說,同一保費所換來的保障額往往高於內地產品。此外,香港的危疾保險更傾向於涵蓋早期疾病(如原位癌、非典型心臟病),並設有多重賠償條款,允許投保人在不同時期確診不同疾病時獲得多次理賠,大大提高實際保障彈性與總理賠額度。
香港保險vs內地保險丨3. 理賠機制
不少內地危疾保險產品要求受保人完成手術或治療後才可獲賠償,而香港的保單則更為簡化,只要確診指定疾病便可啟動賠償,並無限定用途。此外,香港醫療保險普遍採用實報實銷方式處理理賠,部分更提供「出院免找數」安排,讓受保人專心接受治療,減少財務壓力。相比之下,內地常見的「先付後報」制度則可能令病人於治療初期便面對資金周轉壓力。
香港保險vs內地保險丨4. 醫保續保
在續保安排方面,香港的自願醫保普遍設有保證續保至100歲的條款,即一旦保單批核,投保人可持續享有保障;只需如期繳費便可自動續保。反觀內地,多數醫保須逐年審批,俗稱「年審」,不僅流程繁複,對慢性病或曾索償的投保人而言,更增加了保障中斷或續保被拒的風險。
香港保險vs內地保險丨5. 不保事項
香港保單在針對身故賠償時通常毋須詳問死因(除自殺等特定情況),不保事項相對簡單清晰;而內地則列出大量不保情況,包括醉駕、核輻射、空難、HIV感染等。此外,等待期方面亦見分野。內地為防道德風險,危疾保單等候期常見為180日;香港保單則視乎類型而異,多數危疾保單為90日,自願醫保或定期壽險甚至可不設等待期(自殺除外),保障更快更即時。
香港保險vs內地保險丨6. 貨幣選擇
香港的儲蓄型保單允許客戶選擇以港幣、美金或人民幣等貨幣結算與繳費,有助資產分散與應對人民幣貶值壓力。這項彈性對有意進行離岸資產配置的內地高淨值人士具極大吸引力。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是著眼於制度與保障質素
香港保險產品在費用、條款、理賠及保障範圍上,整體更具彈性與透明度,吸引不少內地人士跨境投保。對於追求穩定、長遠、保障全面的客戶而言,來港購買保險早已不只是「省錢」選擇,而是一項明智的風險管理與資產配置策略。
香港保險vs內地保險常見問題
1. 大陸人可以在香港買保險嗎?
大陸人可以在香港買保險。多年來,香港保險產品一直深受內地人士歡迎,尤其是在中港恢復通關後,更吸引不少內地人來港買保險。內地人可透過親身到港或安排香港保險顧問協助完成投保流程,享受保費較低、保障更廣、理賠更靈活等多項優勢。
2. 為什麼要來香港買保險?
因為香港的保險產品在保費、保障範圍、理賠機制及續保條款等方面,整體都比內地更具吸引力。內地人來港買保險的原因包括:
- 保費一般比內地便宜兩至三成
- 醫療保障更廣,涵蓋藥物與全球醫療地區
- 危疾保險的保額更高、可多次賠償,涵蓋早期疾病
- 理賠機制簡單,如出院免找數、無需先自付再報銷
- 續保更穩定,大多可保證續保至100歲
3. 買保險要準備什麼資料?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一般需準備以下資料:
- 身份證或護照
- 有效來港通行證
- 最近三個月內的住址證明
- 銀行結單或資產證明
- 出生證明或戶口簿副本
- 體檢報告或醫療記錄(如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