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張「被」回應心理需要

蘇瑞雯 | 2024-05-31

上期就「何伯」事件談及老友記也有情感需求,其實除了透過煲湯去實踐,子女們又可以如何回應父母的情感需要?讓我從心理角度分享一些溝通技巧,希望可協助大家陪伴家中老友記做個開心快活人。

放下批判學習接納
沒有人喜歡被批判,任何溝通一旦出現先入為主的批評想法,便很容易窒礙雙方交流,如雙方各執一詞,更易發生落閘情況。我經常提醒求助家庭個案,「不要把屋企當成辯論場」!

帶着同理將心比心
要做到不帶批判,其中一個關鍵是學習設身處地思考對方處境和需要,用同理心換位思想他的行為動機。有時候人會做一些決定,的確未必符合普世眼中的「合理」,但嘗試了解對方內心需要,讓其感到被理解和關注,才有機會進一步敞開心扉,繼續溝通。

積極聆聽反射回應
老友記有時未必容易直接表達內心所想,因此更需要用心聆聽及領會,對方話語背後可能隱藏的意思和需求。所以積極聆聽不只用耳朵,更要用心聽他說了什麼和沒說什麼,聆聽感受而非只是字眼,繼而再嘗試鼓勵對方表達感覺及想法;適當時候,可以將自己內心感受分享回應。

保持耐性善用身體
羅馬非一日建成,溝通亦是,即使再忙也要抽空陪伴父母,主動關心他們日常生活和近況,讓其感到被重視和關愛。隨着年紀漸長,身體和精神狀態難免出現變化,表達方式或變得較為迂迴間斷或重複,因此要更具耐性好好去聽。身體最誠實,一個面部表情可能已經讓對方感到你是否在聆聽。

良好溝通絕非單向進行,只有雙向努力才可達至目的。

我常和個案說,當一段關係處於極度緊張狀態下,嘗試「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因為當情緒掩蓋一切,很容易會出現盲點,甚至做出傷害彼此或過激行為。這時候,深呼吸,想想我送給大家的3張「被」:每個人都渴望被聆聽、被看見、被理解及認同。記住3張「被」,希望有助大家掌握如何回應身邊人情感需要。

溫馨提示,良好溝通絕非單向進行,只有雙向努力才可達至目的。而良好溝通不只應用於父母和子女之間,面對伴侶及人際關係,同樣可以借用這3張「被」!

作者為註冊藝術(表達藝術)治療師
[email protected]

[信健康] 良好溝通並非單向,精神訊息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