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發濕疹應盡早求醫

林嘉雯醫生 | 2019-08-09
急性濕疹病發時會痕癢難抵。

濕疹是常見過敏性皮膚病,任何年齡性別的人都有機會患上,濕疹的成因很多,除了遺傳外,天氣轉變大如溫度或濕度改變、食物敏感,甚至空氣污染、壓力等等,都有機會刺激本來屏障功能較差的皮膚,引起濕疹。

濕疹發病初期都是急性,但可能因狀況輕微而被忽略,當多次急性濕疹病發而得不到適當治療,就會形成慢性濕疹。病發時會痕癢難抵,痕癢位置的皮膚可能陸續出現紅疹、破損或乾裂、增厚等。

當濕疹出現便要盡快就診。除了避免刺激物及做好皮膚保濕工作,濕疹初期病發時,醫生會按病情處方不同濃度的外用類固醇。假若能夠適量地使用,不會引起嚴重的副作用,同時盡快控制病情。醫生亦可能會處方止痕及助眠的抗組織胺藥物,若病人出現併發症如細菌感染則有可能處方外塗或口服抗生素。

一些較易出現類固醇副作用的部位如面部及眼周,皮膚相對較薄弱,醫生有可能會處方一種「免疫系統抑制藥膏」的外用非類固醇藥膏,塗在這些部位沒有外用類固醇的副作用,不會令皮膚變薄,但可能會出現灼熱感。

若上述治療效果都不理想,醫生會考慮以下3種治療法:第一是紫外線治療法。病人約一星期3次到診所照紫外線,好處是不必服藥,不會對其他身體器官有影響,缺點是療程較花時間,亦有增加患上皮膚癌的風險。

第二是口服免疫抑壓劑例如環孢素,可以抑壓過度活躍的細胞,好處是很快看到成效;缺點是它有不少副作用,如可能導致腎衰竭、血壓高、多毛症及增加患癌風險等,所以療程不能太長。

第三則是近年才推出的新藥:皮下注射生物製劑,兩周注射針藥一次。這種皮下注射針藥的方法簡單,醫生教導後,病人可以自行在家注射,每隔一至兩個月覆診即可,減輕時間成本,相對口服免疫力抑制劑副作用較少,缺點是較昂貴。

作者為皮膚專科醫生

 

[信 ● 健康] 又濕又熱容易有濕疹? 護理貼士派上用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