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地區康健中心 強化本港基層醫療發展

何家銘醫生 | 2020-01-09
家庭醫生是大家終生的健康伴侶,透過互信及延續的醫患關係,為大眾提供適時的預防醫療及疾病的早期治療,守護市民的健康。

世界家庭醫生組織(WONCA)主席李國棟教授於2019年12月7日香港醫學專科學院暨香港基層醫療研討會發表了《透過地區康健中心提供以人為本的綜合基層醫療服務,從而強化香港的基層醫療服務》的演說。

根據世界家庭醫生組織及世界衞生組織(WHO),強化基層醫療服務是最有效率及效能去維持醫療系統的平衡,從而令醫療系統使用者得到適切的服務。WONCA更於2019年1月與WHO簽署諒解備忘錄,肯定家庭醫生能透過提供全人、以人為本及專業的基層醫療,達到「全民健康覆蓋」(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的目標。另外,備忘錄亦重申基層醫療團隊對提供適合醫療服務的重要性,並倡議加強各專業機構於地區醫療政策及服務的參與。

有效的基層醫療服務是能以人為本,強調的是市民大眾對自我健康管理的參與及健康管理的能力;能為偶發病患及慢性病患提供全人醫療,包括生理、心理及社交各方面;能給予大眾延續性的醫療,得到大眾的信任;能提供預防性醫療,改善生活習慣,減少健康風險;能以社區為本,提升居民的衞生意識;能協調醫療系統的各樣服務,包括各級醫療系統、公私營醫療系統、基層醫療系統內各專職醫療、社區醫療服務及社福服務等;能根據醫療政策提供有效率的服務。

人口老化、慢性病患趨升及市民對公營醫療系統龐大需求都是香港醫療系統要面對的挑戰。而香港基層醫療服務主要是由私家醫生或私營醫療集團提供,但本港的醫療資源卻大多集中於公營醫療系統,這會阻礙基層醫療的完善發展。另外,本港的醫療文化亦令家庭醫生面對很多挑戰。很多市民大眾從小就習慣「有病醫病」的醫療文化,所以本港的基層醫療服務提供者便趨向提供門診醫療服務多於預防醫療服務。亦正因這種文化,就算私家家庭醫生向病者提出預防醫療服務如定期體檢或防疫針注射,大眾也未必願意付費接受,家庭醫生更未必會受到正面評價。

3個服務理念

除上述外,本港的基層醫療服務系統結構較分散及缺乏協調,亦令家庭醫生未能得到適切的支援。私家家庭醫生未必有足夠時間對慢性病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作全面的併發症檢查、輔導及解說。另一方面,慢性病患者亦未必能負擔轉介私家專職醫療如營養師、物理治療師、視光師等服務費用。另外,若病者需要社區服務支援,家庭醫生亦未必能了解所有社區福利服務,予病者適當的轉介。總括而言,要完善本港的基層醫療發展,基層醫療服務要作出統合,並改變市民大眾的醫療文化,才能提升本港的社區健康水平。

本港第一個基層醫療健康辦事處(Primary Healthcare Office)轄下的地區康健中心(District Health Centre)已於2019年9月正式於葵青區運作。基層醫療健康辦事處並計劃於2022年能成立多6個地區康健中心及11個地區康健站(District Health Centre Express)。地區康健中心成立的目的是提倡個人及社區對健康管理的參與,透過加強醫療及社會福利服務的協調,強化社區的基層醫療服務。中心希望透過服務改變市民大眾過去只注重治療疾病的觀念。有效的基層醫療首要是「治未病」,即是疾病的預防。地區康健中心的運作模式能強化大眾對疾病預防的關注及自我健康管理的能力。另外,它亦會為慢性病患者提供地區性的支援。從而減輕第二層及第三層醫療系統即專科及醫院服務的壓力。

地區康健中心主要有3個服務理念。第一是有地區為本,中心會根據各地區的需要而規劃合適當區居民於社區內的服務。第二是公私營合作,中心資源會由政府資助,由非政府機構營運。中心會與各社區服務及醫療機構合作,為地區居民提供方便及多元化的選擇。第三是醫社合作,中心會協調各地區醫療及社福機構,強化地區的基層醫療服務。

地區康健中心的團隊包括註冊護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藥劑師、營養師、社工等。而中心會與附近的私家家庭醫生作聯繫。註冊護士在地區康健中心會作為個案協調的角色,協調中心內不同的專職醫療及社工,並與家庭醫生聯繫,為病者提供定期觀察及跟進。市民於中心可作定期體檢或諮詢,個案護士可因應市民的需要作出轉介,如物理治療師作痛症預防及處理、職業治療師作職安健評估、社工作社會福利服務安排等。

終生健康伴侶

與中心聯繫的家庭醫生亦會為病者提供延續性的醫療,因應病者的需要為病者在地區康健中心作服務轉介,如營養師為糖尿病者作飲食輔導、視光師為糖尿病者作視網膜病變篩查、藥劑師作藥物輔導等。當然,家庭醫生亦會協調各層醫療服務,為有需要的病者作專科轉介,確保社會醫療資源能用得其所。另一方面,地區康健中心會為家庭醫生提供支援,為病者及其家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提供健康教育、輔導支援等。而所有於地區康健中心附近居住的香港市民便可於中心登記,能於社區得到所需的基層醫療服務,並不需要直接到醫院,增加第二層及第三層醫療系統的負擔。

地區康健中心能為市民提供綜合及以人為本的基層醫療服務,從而強化社區、強化大眾、強化基層醫療團隊及讓市民能與不同的醫社服務聯繫,提高市民大眾對健康的關注及對家庭醫生的認知。家庭醫生是大家終生的健康伴侶,透過互信及延續的醫患關係,為大眾提供適時的預防醫療及疾病的早期治療,守護市民的健康。

www.hkcfp.org.hk

撰文:何家銘醫生_香港家庭醫學學院

 

[信健康] 強化基層醫療服務? 健康資訊派上用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