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新冠驅走了非典嗎?
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科學家已觀察到有些肺炎病人的病徵比較輕微,患病時間較長,對抗生素的反應不理想,有異於常見的典型細菌感染肺炎,因此稱為非典型肺炎。到1944年,科學家發現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菌,它非常細小,細胞膜外再沒有細胞牆壁包裹,令科學家以為它是真菌或者病毒,後來才確定它是世上最細小卻又能夠獨立生存和繁殖的肺炎支原體。
肺炎支原體病全球普遍,襲擊年輕人較多,在香港,約每3至7年便出現一次社區爆發;患者通常在一至四星期內逐漸發病,出現輕微的呼吸道感染症狀,例如發燒咳嗽喉嚨痛疲倦及頭痛等,跟新冠肺炎非常相似,當中有5%至10%的患者會發展成肺炎,免疫力弱的人更可能出現腦炎、肝炎、皮膚出疹、腎功能受損、溶血性貧血、腦炎及脊䯝炎等嚴重併發症。
市民宜自我保護
肺炎支原體是由人傳人傳播的,沒有病徵的人可以帶着細菌在他的鼻腔或者喉嚨,透過咳嗽或打噴嚏時所產生的飛沫把細菌傳播給其他人,它亦可透過直接接觸患者的鼻喉分泌物傳播,或接觸剛被患者分泌物污染的物件間接傳播。同一屋簷下的人互相傳染,就像新加坡的新冠肺炎在外勞宿舍中爆發一樣,環境擠迫的地方例如擠迫的學校、學生宿舍、軍營、老人院和醫院等以往都曾出現肺炎支原體社區爆發。
預防肺炎支原體感染方法跟預防新冠肺炎如出一轍︰注意經常洗手,避免用手觸摸口鼻,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掩面,戴口罩當然有幫助減低感染;保持良好的環境衞生,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前往人多擠迫或空氣流通欠佳的公眾地方亦非常重要。
過去數月,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香港人全民抗疫,成績斐然,就連肺炎支原體感染也大大減少,根據衞生防護中心的實驗室監測統計數據;今年首4個月18歲以上人士呼吸道樣本檢測出的肺炎支原體只有17宗,相比去年同期41宗大幅減少。
肺炎支原體在夏天比較常見,遇上夏季流感高峰期,新冠肺炎疫情在外圍仍然嚴峻,疫情隨時再輸入,市民實行自我保護,做好手部衞生及口罩不離身,免受非典、流感和新冠病毒三面夾擊!
作者為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認識新冠肺炎助抗疫? 醫生貼士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