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化營養評估 幫助減低長者跌倒風險

余碧玲 | 2020-07-10

為防止老人家因骨質欠佳而跌倒,有人不斷為長者購買各式營養補充劑,或搜羅各樣名貴食材努力進補,希望吃出強健骨骼。補鈣、補營養固然是方法之一,怎樣吃、吃什麼還需因應個人身體狀況,全方位評估長者的飲食和營養需要、骨質,以至生活習慣,有助為長者制定個人化的防跌策略。

說到從營養學範疇協助長者防止跌倒,不少人第一個想法是服用鈣片和各式營養補充劑,但盲目食用並不一定對骨骼有益。曾經有照顧者忽略了長者本身的健康狀況,給患有糖尿病的老人家購買了不適合高血糖者食用的補充劑,令後者血糖水平變得波動,反而增加跌倒的風險。

因應長者身體機能可能出現的退化,或不同程度的痛症和慢性病,在預防長者跌倒的工作上,營養師會全面評估長者的健康狀況、飲食和生活習慣、心理因素以至家庭背景和照顧安排,再作出飲食及生活建議。唯有採用個人化的風險管理模式,才能確保長者吃得其法,吃出健康每一步。

造成長者跌倒的原因眾多,肌肉流失、骨質疏鬆,以至關節發炎固然會令長者步履不穩,一些長期疾病如血壓水平過低、糖尿、貧血等亦可能令血壓在短時間內大幅波動,令長者因暈眩或昏厥而跌倒;白內障、青光眼、黃斑等則可能影響視野,使其容易絆倒。

不喝水增風險

此外,還有各樣腦神經系統疾病,柏金遜症、中風、腦部病變等,均會對長者的肌肉控制能力、意識和反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這些干擾無論是屬於長遠而逐步的,抑或短暫性的,一旦發生亦會增加跌倒風險。

倘若跌倒後出現骨折或進一步撞傷其他部位,不單影響活動能力,嚴重者更足以致命。因此,骨骼問題以外,認真了解長者的健康狀況,找出導致長者步履不穩的關鍵風險因素,及早接受所需治療,並配合適度調節飲食,才能從根本着手,處理長者容易跌倒的問題。

筆者曾經遇到一個個案,85歲的伯伯有輕微白內障,一次因晚上上廁所時跌倒而送院。住院期間的健康檢查診斷,發現伯伯有控制不理想的糖尿病、高血壓、痛風,也有中度腦退化問題。由於伯伯體型瘦削,身高體重指標(BMI)只有16,屬於過輕,醫生在處理其骨折及各種慢性疾病以外,也轉介予營養部評估跟進。

經過我們與伯伯及其家人詳談,發現縱使家人對其健康十分着緊,安排各樣飲食進補,卻未能掌握最適合其個人健康狀況的保健方法。舉例說,伯伯本身有糖尿病,但原來家人為其購買的各式營養補充劑卻屬於不適合糖尿病人服用的配方,不當食用反而令其血糖水平變得不穩定。

另一方面,家人煲湯用的材料,包括粉葛、紅蘿蔔、淮山、薏米等,含不少澱粉質,會刺激血糖水平在短時間內急升。血糖水平波動反覆,導致伯伯容易出現暈眩的情況,若情況發生在街上,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有時候長者自覺行動緩慢,出於心理上害怕麻煩或對他人造成不便,會刻意減少喝水,以減少走動和上廁所的次數。這其實是十分錯誤的想法,先不說水份對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協助輸送養份及排出廢物等的重要性,缺水會令體內的水份和電解質失去平衡,導致血壓下降,增加暈眩跌倒的風險。

除骨骼問題外,找出導致長者步履不穩的關鍵風險因素,及早接受所需治療,並配合適度調節飲食,才能從根本着手防止跌倒。

健齒有助食慾

另一方面,沒有補充適量水份,也會令身體積聚尿酸,造成痛風和關節炎,二者均是困擾不少長者的問題。再者,身體缺乏活動和鍛煉,只會令肌肉進一步萎縮和加快流失,骨骼沒有足夠的保護和緩衝,一旦跌倒需直接承受大部分的衝擊力,最後反而令骨折的機會增加。

隨着年紀增長,長者牙齒變得不穩、 剝落,影響咬嚙功能,最終影響進食和養份的攝取。值得注意的是,不少長者即使已配上假牙,還是未能開懷進食。這可能是由於隨着年月漸長,長者的牙肉出現收縮,令原來的假牙容易鬆脫,影響進食心情。因此,作為家人或照顧者,平日宜多觀察長者進食時的情況,留意其進食時會否經常動手調校牙齒,並鼓勵他們慢慢咀嚼,有需要時或先將食物剪裁成小塊,減少長者咬碎食物的需要,幫助其攝取足夠營養。

以上只是營養師在協助預防長者跌倒時的部分考慮,在完成深入而全面的評估後,營養師會就長者日常的營養分配、餐膳以至起居生活安排、是否需要服用營養補充劑等不同範疇作出個人化的建議,協助長者逐步調節身體狀況,養護健康骨骼,走出穩固每一步。

撰文 : 余碧玲_香港浸信會醫院營養師

 

[信健康] 減低跌倒非難事,關懷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平日宜多觀察長者進食時的情況,留意其進食時會否經常動手調校牙齒,並鼓勵他們慢慢咀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