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痛風目標為本
痛風是一種常見的關節炎,男性比女性患上痛風的機會較高。痛風與血液內的尿酸指數過高有關,病人在檢查時發現尿酸指數較高,這是由於尿酸生產過量或排出太少所致,也可能是生產和排泄尿酸都出了問題。長期處於高尿酸水平的人,尿酸結晶可能會沉積在關節周圍,慢慢形成痛風。倘若得不到適當治療,不僅令痛風頻頻發作,嚴重患者的關節會受到破壞,導致變形。
當急性痛風發作時,首要是止痛消炎,可使用消炎止痛的藥物如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或環氧化酶-2抑制劑(COX-2 inhibitor)及秋水仙鹼(Colchicine);倘若患者情況較嚴重,便須使用類固醇。
在急性痛風治療後,便會着手預防復發。患者需要在飲食習慣上多加注意,避免進食含高普林(Purine,又稱嘌呤)的食物及多喝開水。如病情仍然反覆,甚至出現痛風關節受損、痛風石沉積、腎臟損壞或結石等,就要考慮接受長期治療,把尿酸值控制在360μmol/L以下,以減少甚至避免痛風再次發作及其引發之併發症。目前治療痛風的藥物主要透過減少身體內產生尿酸,從而使血中的尿酸含量降低到溶解度以下的水平,常用的有別嘌醇(Allopurinol)。但別嘌醇有機會導致皮膚過敏,最嚴重更會引發史蒂芬強生症候群(Stevens-Johnson Syndrome),病人若未能及時停藥,或會有致命風險。有研究指出,帶有HLA-B 5801基因的病人有較大機會發生這種嚴重過敏反應。
現時亦有新型藥物例如非布司他(Febuxostat)可供選擇,它較少機會引發史蒂芬強生症候群,並能有效降低尿酸濃度。由於降尿酸藥會令尿酸水平下降,服藥初期有機會令痛風發作較為頻密,故須結合低劑量的秋水仙鹼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作治療,醫生會逐步調校降尿酸藥物的劑量,令病人血液尿酸濃度慢慢達至理想水平(低於360μmol/L甚至更低)。
由於痛風屬於代謝綜合症(Metabolic Syndrome)的其中一個危險因子,尚有其他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和中央肥胖,故建議痛風患者諮詢其家庭醫生以評估其他危險因子的風險。
作者為風濕病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控制痛風非難事,醫生貼士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