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針開展肌肉研究

袁康就博士 | 2020-10-07
若是缺血,肌肉的屈伸便不如理想。

浮針是中國針灸醫術的一種,它源自傳統卻另覓蹊徑。浮針醫學在肌肉的研究是前所未有的,它給傳統針灸提供一個更廣更闊的思維空間。中國針灸醫術因此而再臻高峰。

肌肉是全身最大的器官,約佔全身體重的40%。大家都知道,肉身有其極限,不論身體內外,組織或器官都有自身存在的先天用度,過度使用必然趨向勞損甚至疾病形成,肌肉也不例外。肌肉過度運作會產生疲倦,釋出酸性物質。當我們感覺「軟(廣東音『淵』)痛」、「乏力」,就是肌肉將要「生病」的時候。

缺血成患肌

我們對肌肉的一般理解可能只限於肢體活動,其實它的功能遠比這個還多,它的影響比想像中還重要。如果我們以「軟組織」去歸類,可涉及肌肉、肌腱、韌帶、疏鬆結締組織,以及2018年科學家發現的「間質」,這些細胞含有共同的特性,有傳遞訊息的能力,還有很多有待揭開的神秘空間。

疲倦時肌肉缺血缺氧,這個時候我們仍然需要肌肉活動的話,痙攣就會出現。也因為它正處於缺血狀態,它就容易繃緊僵硬。血液是肌肉的營養素,沒有營養下,肌肉的屈伸便不如理想,也就出現乏力。這個時候肌肉生病了,我們稱之為「患肌」。

肌肉生病將會帶來更多不良後果,因為它也會影響其他組織及器官的運作。肌肉內外有很多血管和神經穿過,肌肉下面也有臟腑器官。當繃緊的肌肉壓着神經,神經傳導受阻會出現麻痹。當僵硬的肌肉壓到血管,血流不暢會出現肢體冰冷。當淋巴受壓就有可能出現手腳水腫。如果肌肉下面是器官,那器官功能便大大降低甚至喪失。例如患肌壓到前列腺便會尿急尿頻,壓到大腸便有機會便秘,壓胃就噯氣不絕。有很多女生月經經痛,是因為腹直肌、腹橫肌或腹外斜肌出現長久繃緊不鬆的患肌。

要知道,患肌是指肌肉處於不能放鬆的狀態,這種狀態未必構成痛症,只是當肌肉進行屈伸活動時,繃緊的肌肉會造成強大的伸展應力。承受這個強大應力的位置是附着骨頭的一段軟組織。患者自覺「骨頭痛」的位置其實是「第二現場」而已。患肌本身不痛,但它卻是「第一現場」,是「元兇」。

骨頭不叫痛

這個疼痛位置是第二現場,又往往是骨頭附近的軟組織,這情況很容易給我們一個錯覺,就是「骨頭痛」。譬如「膝頭痛」其實不是膝頭骨痛,而是黏附着膝頭骨的周圍軟組織疼痛,是股四頭肌、縫匠肌、脛骨前肌、腓腸肌等有患肌形成,這些肌肉末端的肌腱一段因應力過度承受而疼痛出現。

況且,骨頭、半月板都沒有末梢神經,不會叫痛;叫痛的是存在豐富末梢神經的軟組織。

只要把繃緊的患肌解除,活動時黏附着骨頭那段軟組織應力消失,疼痛便會立即緩解。浮針的「掃散」和「再灌注」就是鬆開患肌,療效立竿見影。

作者為註冊中醫(針灸)

 

[信健康] 浮針解缺血患肌,中醫貼士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