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唱歌養生

李思齊教授 | 2021-02-16
唱歌是調節情緒的「良藥」。

古謂「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神補」,在今個春節裏,限聚令下,在家中適當地開懷大笑和唱歌,為「神補」之養生法。

2009年的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得主伊利莎伯(Elizabeth H. Blackburn)認為,人的長壽因素中,合理膳食佔25%,其他佔25%,心理平衡則佔50%,可見,心理平衡是健康長壽的重要因素。中醫也認為,「心曠神怡百病消」。據說,在清朝,有位高官患上憂鬱之症,久治無效。有位名醫為他診脈後說:「依老朽之見,大人患了月經不調之症。」高官聽了,哈哈大笑,說這名醫是個男女不分的庸醫。然後他逢人就說此事,說完必忍不住大笑。然而,一段時間之後,他的憂鬱之症居然被醫好了,所以說「眉開眼笑,養生之寶」。中醫認為,唱歌也有這樣的功效。

「神補」良藥

「神補」是指通過調節人的精神、意識、思維等,以達到身心健康、益壽延年。唱歌對精神和身體健康皆有益處。《黃帝內經》載:「肝屬木,在音為角,在志為怒;心屬火,在音為徵,在志為喜;脾屬土,在音為宮,在志為思;肺屬金,在音為商,在志為憂;腎屬水,在音為羽,在志為恐。」這即是著名的「五音療疾」理論,認為不同的音調對人體有刺激作用。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唱歌時大腦會釋放名為「催產素」(Oxytocin)的荷爾蒙,這是一種母親給寶寶餵奶時或戀人含情脈脈互相凝視時產生的一種荷爾蒙,令人心情愉悅。美國加州大學研究人員對唱詩班成員做研究,發現每次唱完歌後,他們體內的免疫球蛋白IgA會增加150%,公開演出後,免疫球蛋白IgA會增加240%,可見「唱歌能增強人體免疫功能」!這些研究為唱歌既養神又健身提供了科學解釋。

飽肚不宜

過去非疫情期間,不少人會在酒足飯飽後去唱歌,但飯後一小時內不宜唱歌,會影響食物消化,不利健康。而酒後更不宜唱歌。唱歌主要是一項聲帶運動,唱某些高音歌曲時,聲帶振動高達每秒1200次,易損傷聲帶和支配聲帶的運動肌肉,若在酒精的強烈刺激下失去自控力地拚命大唱,則有可能會使微細血管破裂、出血,造成咽喉腫脹、聲音嘶啞,甚至造成因聲帶水腫而呼吸困難。

故在酒足飯飽後切勿做「咪霸」,更不可扯着嗓子吼,最好是唱一兩首紓緩的歌曲就休息一下,既不傷咽喉聲帶,又不會佔着咪惹人厭煩。

另外,經期女性、孕婦、心臟病、高血壓、體質較弱者,以及處於變聲期的少年盡量少唱歌。研究發現,常聽古典音樂者,人際關係比較融洽;常聽浪漫派音樂者,性格開朗、思維活躍;常聽嘈雜的現代派音樂者,神經系統易受到強烈刺激,還會影響心臟和血管系統的功能。唱歌也是如此,選對歌曲才利於養生,少唱要扯着嗓子吼叫的歌曲。作者專研宮廷秘方

研究員:文芊

 

[信健康] 「神補」養生之法,中醫資訊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