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後腫脹是危險訊號?

胡兆邦醫生 | 2021-05-06
「貝克氏囊腫」又稱膕窩囊腫(Popliteal Cyst),主要形成的原因是膝關節損傷及過度使用,造成膝關節滑膜液在膕窩內面異常累積。

陳太,50歲,近年喜歡慢跑運動,晚飯後會跟先生及兒子到運動場或海濱走走。惟近日發覺左膝有些僵硬,熱身時難以完全彎曲,自我檢查赫然發現膝關節後方隆起,疑似腫瘤,心感不妙,遂前往筆者診所求醫。臨床檢查初步判定為「貝克氏囊腫」(Baker's Cyst),鑑於陳太亦感到膝關節內側疼痛,要排除半月板問題,於是安排她進行磁力共振檢查。

「貝克氏囊腫」又稱膕窩囊腫(Popliteal Cyst),主要形成的原因是膝關節損傷及過度使用,造成膝關節滑膜液在膕窩內面異常累積。膝關節可以想像成一間大客廳,膕窩囊是士多房,中間隔着一道活門,這道門只容許滑膜液由膝關節單向流往膕窩囊,每當滑膜液份量增加,膝關節壓力會驅使滑膜液流向膕窩囊。貝克氏囊腫的形成過程緩慢,初期患者只會感到膝蓋後面有飽滿的感覺,不會有任何不舒服,隨着囊腫逐漸變大,嚴重時會疼痛痠脹,無法上落樓梯,蹲及走路會使疼痛惡化。假若囊腫因不知名原因爆破,滑液會流向小腿,壓迫小腿組織,產生壓痛,症狀甚至與小腿深層靜脈血栓塞情況相似。

臨床上除詳細的病史詢問及檢查之外,亦可安排超音波檢查以確認囊腫的大小、內容物及位置。膝部的X光檢查可評估骨頭及關節的退化情況。

若不確定診斷者,可安排磁力共振影像檢查以排除相關腫瘤疾病(例如脂肪瘤),以及韌帶或內側半月板的傷害。臨床上的治療方式以保守治療為主,且需處理膝關節的損傷或退化的問題,常用的方式包括口服非類固醇消炎藥物及物理治療,必要時可使用局部類固醇注射以改善發炎疼痛情況,如果症狀持續,經保守治療無效且影響日常活動者可考慮以手術切除方式治療。現時一般採取膝關節內窺鏡手術處理,醫生會在膝部開兩三個小傷口,利用微創手術儀器銷毀囊腫與膝關節之間的活門,防止滑膜液單方面外溢。

作者為骨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年紀大膝後易腫脹, 醫生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