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管癌高危族

張寬耀醫生 | 2021-07-29
早期膽管癌症狀通常不明顯,病發時可能已食慾下降、體重減輕、淺色大便或深色尿液、上腹痛等。

膽管癌是第二種肝內原發腫瘤。香港2018年有469宗新症及205症死亡,高危人士包括:

1.年齡:超過60%膽管癌患者65歲或以上;2.肥胖;3.家族史:或會增加風險;4.過度飲酒和/或肝硬化:酒精濫用是肝硬化的常見原因;5.吸煙;6.接觸危險化學品:包括二噁英、亞硝胺、多氯聯苯、石棉、氡氣等。7.膽管慢性刺激或炎症:膽管結石、潰瘍性結腸炎和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8.肝臟或膽管疾病:如多囊性肝病、胰腺炎、腸易激綜合症、膽總管囊腫(具有癌前細胞)和Caroli's Syndrome(一種遺傳病,會導致肝內膽管擴張或變濶)。9.寄生蟲感染:在亞洲和中東國家常見的肝吸蟲可感染膽管並導致癌症。

早期膽管癌症狀通常不明顯,病發時可能已食慾下降、體重減輕、淺色大便或深色尿液、上腹痛等。根治方法主要是手術切除,可以是肝臟切除或膽管切除及重建。高量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可用於不適合切除病者,癌細胞已擴散患者主要用化療。標靶藥物及免疫治療一般在化療失效後才使用。筆者一般用次世代定序(NGS)來檢測。可用的靶點有:NTRK基因融合、微星不穩定性(MS-I)免疫治療、FGFR2融合或重排等。

以下分享兩個案。梁先生(65歲)兩年前發現膽管癌並切除,去年中發現肝內及腹內淋巴復發,原腫瘤標本化驗發現PD-L1值高,進行Gemcitabine及鉑金類化療及加上PD-1免疫治療。完成化療及半年免疫治療後覆檢發現肝腫瘤消失及淋巴縮小。

另一個案:秦女士(75歲)體檢發覺黃疸及肝功能偏高,CT及正電子掃描發現肝內多發腫瘤及主膽管塞,並有多發腹腔淋巴及肺轉移。主膽管支架放置後進行化療。但一線及二線化療反應不佳,NGS檢查發現FGFR2融合,病人在使用相應標靶藥後病情穩定。

現代癌症治療是多學科配合的而不是單一治療,患者應聽從醫生給予適切的建議。

作者為腫瘤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治療膽管癌非難事,醫生貼士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