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醫療科技強韌迎變 待時機進軍大灣區市場

2021-10-28

諾貝爾獎化學獎得主Aaron Ciechanover曾提出一個問題:「人類會在下一個100年活到150歲嗎? 」當科技正逐漸延長人類壽命,加上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各地市民對醫療保健的關注前所未有地提升,令醫療科技(MedTech)、生命健康科技(Wellness Technology)成為增長迅速的領域。

香港不乏具潛力及有卓越表現的初創企業和研究組織,特區政府本月發表的施政報告就提出了一系列支援措施,無疑為業界打了一支強心針。接下來,香港能否把握國家發展機遇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業界指,關鍵是能否結合學術研究成果、醫療機構、科技公司三方面的力量。

香港的初創生態圈蓬勃發展,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NAMI)善於開展由市場主導的研究;中文大學醫學院與威爾斯親王醫院成功建立龐大數據庫,預算糖尿病風險;而本地初創公司澳科環球最近亦在研發「非入侵性」醫療儀器上有新突破,待時機進軍大灣區市場。

研究機構早著先機 洞察市場需要

香港不乏具實力的研究機構,培育本地科研人才。當中,NAMI是香港科技大學的附屬機構,並由香港政府創新科技署指定為納米技術和先進材料的研發中心,辦事處及實驗室設在香港科學園。成立15年間,NAMI從事研發的團隊由幾十人增加至200人,平均每年進行50至60個項目。NAMI 研究發展總監陳詠敏博士指出,洞察市場需要,早著先機非常重要。

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NAMI)位於香港科學園的實驗室。

NAMI早在2015年,已研發出能殺滅細菌的納米纖維口罩。該納米纖維口罩備有N95規格及手術口罩的優點,在保持高舒適度的同時,能有效殺滅死細菌,隔絕超過99%的病毒,並過濾大部分空氣中的懸浮粒子。其突破性的設計及科研成果,在2016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中獲銀獎,亦在2018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中入圍。

因應COVID-19疫情需要,NAMI亦於去年成功研發另外一款可重複使用的納米纖維口罩,口罩更採用具有能殺滅COVID-19病毒的納米纖維物料。經過30次洗滌後,口罩的細菌過濾效率和顆粒過濾效率均仍能維持在95%以上。

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NAMI)研發的一款可重複使用、殺滅病毒的納米纖維口罩。NAMI 研究發展總監陳詠敏博士指出,洞察市場需要,早著先機非常重要。

陳詠敏說:「我們致力研發新材料及技術,並會主動接觸業界了解他們的需要,最重要的是我們進行的研究是市場主導,機會來的時候便可利以用我們的核心技術與業界合作。」

另一個NAMI認為近年潛力龐大的領域是與保健有關的食物科技,他們正在進行的其中一個重點項目,是研發用於健康食品和飲料的包裹益生菌。這種「包裹技術」令益生菌能夠經受胃酸的考驗,在抵達腸道後,活菌才被穩定吸收。而且配方令益生菌具備抗熱能力,可加進不同飲食材料,「除了著重食物安全、檢測,我們亦著眼在這範疇有甚麼可突破,帶來新的user experience (用家體驗)」。

施政報告提出將政府架構重組,建議將創新及科技局擴大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從而「凸顯由創科推動本港再工業化的發展」。陳詠敏表示歡迎,認為科研成果商品化仍面對不少困難,整合架構有利促進技術商品化及再工業化,並推動可持續發展。

大數據評估糖尿風險 前瞻醫療潛力

要讓科研成果惠及大眾,創科公司與醫療機構的協作必不可少。研究糖尿病的權威、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陳重娥早在1995年,社會未有廣泛應用大數據時,已帶領團隊在威爾斯親王醫院發展數據庫和生物庫,評估糖尿病風險。團隊自2007年建立的糖尿病管理網上平台「亞洲糖尿病評估計劃 (JADE®)」在十多年間,累積了十數萬亞洲人的數據,當中包括華人群組獨有的糖尿病和相關併發症的基因標記,以大數據運算,有效識別高風險人士以便及早作出干預。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陳重娥帶領團隊,在威爾斯親王醫院建立糖尿病管理網上平台「亞洲糖尿病評估計劃 (JADE®)」。

陳重娥指,糖尿這種慢性病,特別之處是治療組合五花百門、千變萬化。她說:「單是糖尿病藥物已多達二、三十種藥,病人普遍亦要服食血壓藥、心臟藥,再加上個人基因因素,哪個治療組合對病人最好?我們希望精準預測,未雨綢繆。」

平台成功將科學實證轉化至臨床實踐,隨著病人每次到院覆診,累積的數據亦會回饋病人本身。陳教授深明要醫療科技成功,各領域互相協作非常重要,這個計劃正是靠中文大學糖尿病檢測中心、亞洲糖尿病基金會及進行基因測試和處理生化數據的創科公司協作促成。

她指這個平台在香港的運作「已經很紮實」,未來計劃繼續將運算機制(algorithm)更精益求精,亦再希望應用在大灣區和內地其他城市的醫療機構上。她續指,中大在深圳已有醫學院,亦已與廣州幾間大醫院進行合作項目。下一步是運用已有網絡尋找合作夥伴及服務提供者,例如從事基因測試的內地公司,亦希望為大灣區醫院或診所開設糖尿病評估平台,令更多人透過科技及早識別糖尿風險,「通過與業界緊密合作,這些大數據讓我們發現精準醫療的嶄新診斷工具,以解決糖尿和慢性病未被滿足的需要。」

她指,「無論在哪裡開拓平台,必要做的是一定教育,要在潛在用家圈子內不停製造很多noise。教育政府以及服務提供者須有效協作,才能步向total solution。」

陳重娥將於首屆「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ASGH) 擔任講者,論壇由香港特區政府及香港貿易發展局合辦,以「強韌迎變 共塑可持續未來」為主題,涵蓋醫療健康產業的投資趨勢及機遇、醫療科技的最新發展、中國內地大健康產業的前景及商機等議題等,於11月24日線上線下同步舉行。

本地初創 首創精準儀器測量「燒脂」率

投資推廣署最新的年度統計調查結果顯示,香港的初創企業多達3,755間,數目較2017年大增68.5%,屆時參與論譠的,亦包括具發展潛力的醫療初創,當中包括澳科環球(AusMed Global)。他們顛覆了一貫依賴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 評估肥胖程度的做法,鑽研生酮飲食(ketogenic diet)背後的脂肪代謝,又稱「酮症」(Ketosis)的概念,研發出能夠精準量度「燒脂」比率的手提分析儀器KetoMetrics。

靠「磅重」量度減肥成效的問題是,減磅並不一定等於燒脂,因為身體的水份和肌肉佔一定重量。澳科環球的科研團隊認為脂肪代謝的最終產物氣酮(Breath Ketone),是最適合成為標明脂肪燃燒率的生物指標(bio-marker)。與市面上傳統使用金屬氧化物的分析儀不同,此分析儀的結果不受有機化合物(VOC)氣體影響,意味著用家毋須在戒酒和戒高碳水化合物的情況下,亦能每天準確監查自己身體狀況。

「非入侵性」醫療儀器,是行業趨勢,澳科環球行政總裁葉琳指,起初研發這項獲專利的分析儀,是應用在一型糖尿病病人身上,「他們每天都拮針或驗尿,但有了這手提儀器後,每天的檢測會變得簡單得多」。公司其後開拓另一條生產線,開發儀器進攻大眾市場。

香港初創澳科環球行政總裁葉琳指,他們首創量度「燒脂」比率的手提分析儀器,下年將推出市場。

澳科環球的科技沿自澳洲悉尼大學 ,有見香港是亞洲區內的醫健創科樞紐,擁有龐大的世界一流的科技基建以及傑出科研人才,以及來自政府、本地機構及世界级學府的全方位支援,葉琳於2017年在香港創立澳科環球,落戶科學園。她說負責研發的六人團隊「百分百」是香港人材,他們憑實力先後獲得多個私人投資者和政府創新及初創基金支持。現計劃下年將產品先推出本地市場,下一步進軍大灣區,「相比起歐美,生酮概念在內地未算廣為人知,但內地市場龐大,我們做創科, 一定要親身入去闖」。

葉琳期待於下月底的「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ASGH),透過論壇的商貿配對環節與潛在客戶及投資者聯繫,開拓市場及合作商機。

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ASGH)
日期:2021年11月24日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會議廳 | 線上線下同步進行
主辦機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貿易發展局
論壇最新消息:https://bit.ly/3m3OYtz

(資料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