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失聽人士溝通之道

李碧儀 | 2021-12-09
出現聽力缺損的人士或因聽不到腳步聲等聲音,當視線範圍外出現巨響或遭輕微觸碰,便容易被「嚇親」。

如上期專欄所述,過去半年通過「香港賽馬會社區資助計劃–長者健康社區推廣計劃」參與聽力測試人士中,逾半未達及格水平。他們大多對警鐘、門鐘等高頻聲音的敏感度降低,影響日常生活亦較易與人產生溝通誤會。筆者建議,如懷疑有聽力障礙,應盡快安排檢查,測試能聽到多大聲和什麼聲音,讓失聽人士及其親友了解聽力情況,減少意外或誤會。

日常活動中皆會產生不同的聲壓級,例如:正常交談約60分貝、寧靜的郊外約30分貝、飛機升降約135分貝等。出現聽力缺損的人士或因聽不到腳步聲等聲音,當視線範圍外出現巨響或遭輕微觸碰,便容易被「嚇親」。他們與別人溝通時亦習慣用猜的,惟容易因猜錯而產生誤會,故與失聽人士說話應在其視線範圍內,讓他看見你的面部表情和口形之餘亦增加其安全感。另外,減慢說話速度,並保持足夠耐性亦是良好的溝通之道。

筆者亦建議,失聽人士的親友應在安靜環境及足夠的光線下與對方溝通,期間應逐一分開說話,並考慮使用文字和圖片輔助。失聽人士則必須接納自己的限制,讓別人知道自己的需要,並在有需要時重複提問,確認自己所理解的是否正確。

最有效提升失聽人士溝通能力的方法固然是驗配合適的助聽器,惟剛使用時多不太適應。除了因他們已適應過於「寧靜」的日子,忘記了生活本存有風聲、碎碎念的人聲等「雜聲」外,若佩戴的耳機出現漏風,更會發出高音刺耳的「喴喴聲」。如出現後者情況,便應到相關的聽力中心調校助聽器或學習正確使用方法。雖然助聽器會受到聲音的距離及方向所限制,但聽神經長期未有受到正常的刺激,會導致聽力逐漸衰退至無法逆轉,故佩戴助聽器始終較長期無法聽到聲音來得好。

「長者健康社區推廣計劃」定期提供免費聽力講座及評估,讓50歲或以上人士認識常見的聽力下降成因及處理方法,並為有需要的參加者安排測試,詳情可致電3763 1000查詢。

作者為賽馬會流金匯註冊護士

 

[信健康] 與失聽人士溝通,專業意見可參詳!【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