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退化

李浩銘醫生 | 2022-06-30
膝部的健康對我們身體影響深遠,絕對不能將它忽視。

馬先生今年65歲,在商業大廈做了保安近5年。他近來常感到雙膝有些痛,特別是在走路時。他工作上要時常上落樓梯,每天走數十層樓,這使他很痛苦。
疫情下求職不易,如果他不做這工作,生活將無以為繼。但若然做下去,他怕膝頭愈來愈痛。他走慢些,上司就怪他。他一走快,膝蓋又痛了,連帶着咯咯的聲響。到底他的雙膝有什麼毛病?可以醫好嗎?
馬先生本身體型肥胖,重100公斤。他5年前從舊公司退休後轉職保安員。自那時開始,他閒着就吃些煎炸的零食,常常邊吃邊按手機炒股票。股票一升,他就興奮地和家人去吃餐好。股票一跌,他又失落地獨個兒吃零食。他心情天天隨股市起伏,故沒有心機做帶氧運動。幾年下來,就長胖了。每次上樓梯,他都感到雙膝無比沉重,再胖下去,他也真的擔心會否連樓梯都上不了。一想到此,他又很納悶,很自然地又送些零食入口了。
馬先生的情況是膝關節退化,又稱退化性關節炎。這是一種很普遍的退化症。60歲以上的人士,約10個中便有一人有這病症。隨年齡增長,這情況愈來愈普遍。有不少退休人士雖然想做運動令身體健康,但卻受困於雙膝退化,以致不能做到高消耗能量的運動。大部分的運動,不論跑步、打球、游泳,都要使用雙腿。如果雙膝一動便痛,又怎可能持續運動呢?所以這個病症使患者損失了很多改善健康的機會。如果能及早診斷,或年輕時便懂得避免,對晚年的健康有莫大裨益。
膝關節主要由骨骼和軟骨組成。骨頭強硬有力,可以支持體重和運動產生的壓力。但骨頭既然如此硬,那麼它們互相摩擦時,豈不是產生很大的摩擦力嗎?這股摩擦力天天都在,那麼骨頭也有被磨損的一天。但奇妙的大自然,就送給了我們一份很好的禮物:軟骨。
軟骨在骨頭之間,成了一個柔軟的緩衝物料,減少骨之間的摩擦,使骨頭更耐用。小小的軟骨,使我們可以走萬里路而不感痛楚。翻山越嶺,上山下海,都是多得這軟骨。
可是,軟骨自己本身也有被磨損的一天。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到了60歲左右,膝關節的軟骨也可能磨損了。這就是膝關節痛的形成。馬生的膝蓋痛,就是因為身體的重量,壓在雙膝上,又缺少了軟骨的緩衝,因硬骨摩擦而產生的。
可從多方面去預防
膝關節退化是如何診斷的呢?一般來說,醫生可以在診症室裏,憑病史和檢查作臨床診斷,而不一定要照X光。如果有需要,就可以加上X光照片來幫助診斷。X光照片上,可以看見退化變形的骨骼,例如骨刺。更嚴重患者的膝頭呈內彎狀況(膝內翻)。
所以最重要的,是及早預防。那麼,我們應該怎樣預防膝關節退化呢?
這要從多方面着手的。首先是體重管理。馬生很明顯是肥胖過重了,重量主要來自脂肪,而非來自肌肉。這樣是很不理想的。肌肉也有重量,但下肢肌肉的力量可以減少雙膝的負擔。物理治療師常常替病人強化大腿肌肉,就是為了用肌肉的力量來幫助膝蓋。強化了的肌肉也有助防跌。即使跌倒,也不那麼容易骨折,因為有它們的保護。
體重管理的其中一環是健康飲食。馬生的飲食壞習慣使他體型肥胖,加重雙膝負擔。健康飲食其實是有法可依,可根據健康飲食金字塔來計劃。以馬生為例,他做保安很難每餐在家吃。例如午飯,他可以吃白切雞飯去雞皮走薑蓉,雞肉選雞胸肉,因為雞胸的卡路里較低。不少新式咖啡店,都有素食或低熱量的全日早餐,大家可以考慮。如選擇一杯少糖或走糖飲品,就更理想。
第三是避免過分勞損。馬生的工作是天天巡樓,這樣對他的膝蓋造成很大磨損。工作上的勞損不同健康的帶氧運動。長期上落樓梯,磨損關節,但對心肺功能訓練、消脂、強化肌肉等卻幫助不大。他可考慮和僱主溝通,在工作上做一些調整,例如減少巡樓。如要搬重物,可以考慮調動其他人手來協助,或以器材輔助。
及早注意雙膝健康
一旦患上膝關節退化症,及早治療是很重要的。藥物治療可以有效減少痛楚。常見的止痛藥如撲熱息痛、非類固醇消炎藥等,都可以幫患者止痛。但如服用過量,也可以產生傷害。撲熱息痛如服用過多,可引致肝功能受損。非類固醇消炎藥如長期服用,可引致腸胃出血或腎功能受損等。另外,坊間也有不少補充品如葡萄糖胺、軟骨素等,理論上可補充關節潤滑液,減少骨骼之間的摩擦力,進而減慢關節退化。
非藥物治療方法主要是靠物理治療。如上所述,肌肉強化可以減少膝關節退化帶來的傷害。物理治療師也會為較年長的病人制定防跌計劃,以減少併發症的發生如骨折等。
如果以上的方法都用了仍未奏效,可以考慮全膝關節替換手術。骨科醫生會用金屬關節,替換本來的關節。金屬關節因為沒有神經,所以是不會感到痛的。金屬關節有效期大約15至20年,若到期以後就可能需要再更換。
膝關節退化,最重要的是預防。建議大家從年輕開始,就多注意健康飲食、體重管理和肌肉訓練,減少膝關節的負擔。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但要行萬里路去看這世界,就先要有好的雙膝。希望大家都及早注意雙膝健康,有健壯的雙腿,在世界上,在人生中,都走得更遠。

www.hkcfp.org.hk
撰文:李浩銘醫生_香港家庭醫學學院

[信健康] 注意雙膝健康,醫生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