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沉浸」虛擬實境 幫助兒童輕鬆就醫

黃祖莉 | 2022-08-04
沉浸式虛擬實境可以令兒童對於靜脈穿刺的疼痛和焦慮感覺明顯減少。

靜脈穿刺是兒科住院患者最常進行的針刺醫療程序之一。
接受該程序的兒童,特別是年幼患者,通常會產生強烈的疼痛感和焦慮感。
如未能妥善處理兒童的疼痛和焦慮問題,短期會增加他們在接受靜脈穿刺過程中的壓力,令醫護人員需要花更長時間準備和執行該程序,而患者父母和醫護人員對它的滿意度也會大打折扣。
長此下去,兒童有可能抗拒與針刺有關的醫療程序,此負面情緒亦可能會持續到成年,影響他們日後的身心健康。
目前,藥物治療對於穿刺過程中的鎮痛效果並不理想。儘管催眠和認知行為療法等非藥物干預措施較為有效,但有關程序需要經過專業培訓才能施行。
另一方面,雖然分散注意力被認為對減輕痛楚有更佳效果,但常用的分散注意力干預措施如看卡通片、玩玩具等,未必能有效地將孩子的注意力完全從針具上轉移。採用與兒童年齡相符的干預措施,才是提高疼痛管理有效性的關鍵。
進一步的研究亦發現,同時分散注意力及教導程序相關知識,可有效紓緩兒童的疼痛和焦慮。然而在當前的臨床環境中,要制定適合患者的年齡,又能同時達到分散注意力及傳授程序相關知識的干預措施,實在有一定的難度。
現時,沉浸式虛擬實境技術不僅廣泛應用於遊戲行業,在醫療教育等領域亦發揮着重要作用。伴隨這種技術的高速發展,用家可利用三維設備建構互動式虛擬情景以帶來多感官的沉浸式體驗,從而降低真實世界的影響力,讓身心沉浸在虛擬實境中。
儘管不少研究顯示,虛擬實境有助改善兒科患者對針刺醫療程序引致的疼痛和焦慮感,但鮮有研究將虛擬實境技術與傳授程序相關知識及分散注意力等多項預期目標結合起來,以制定出符合病童年齡的干預措施。
效果顯著
最近香港中文大學那打素護理學院進行了一項由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傑出青年學者計劃)資助的研究,印證了沉浸式虛擬實境干預為接受靜脈穿刺兒科患者帶來紓緩疼痛和焦慮的效果。
這項干預措施旨在向兒童提供醫療程序知識來灌輸控制感,並利用虛擬實境分散注意力,從而減低靜脈穿刺場景引起的焦慮。
此項研究招募了149名準備接受靜脈穿刺的4至12歲兒科患者,他們被隨機分配至干預組和對照組。
對照組兒童只接受標準護理並獲提供一般資訊;干預組兒童除了接受標準護理外,還體驗了沉浸式虛擬實境干預,即在靜脈穿刺前5分鐘開始透過虛擬實境設備體驗符合其年齡的沉浸式情景,直到靜脈穿刺程序結束為止。
研究團隊按照不同年齡設計了兩個虛擬情景,兒童透過頭戴式顯示器和耳機,便可沉浸在與其年齡相符的虛擬情景中,而有關的情景會以即將接受靜脈穿刺的卡通人物為主軸展開。對於低齡組 (4至7歲),情景中會使用簡單易明的用語,向他們講解需要做靜脈穿刺的原因及程序訊息。為較年長的兒童(8至12歲) 而設的情景則會提供較詳細的訊息,包括為什麼要進行此程序、將如何進行,以及將會有何感覺等。該情景還附設一個有趣的互動遊戲,讓兒童在其中扮演醫護人員,為故事主角的靜脈穿刺程序準備工具。這一過程毫無疑問能夠逐漸增加他們對程序的掌控。
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沉浸式虛擬實境令干預組兒童對於靜脈穿刺的疼痛感和焦慮感明顯減少,且對低齡兒童尤其有效。此外,干預組兒童所需要的靜脈穿刺時間亦明顯較短,醫護人員對程序的滿意度也顯著提高。
全新視角
這項研究是首個在靜脈穿刺過程中,使用虛擬實境技術將提供程序知識和分散注意力兩者結合的大型樣本研究。提供與其年齡相符的靜脈穿刺程序相關訊息,可增強兒童對程序的理解;分散注意力則可將兒童的注意力從所害怕的事物轉移到有吸引力的東西上。兩者的有效結合更會產生協同效應。頭戴式顯示器的智能化和情景化讓低齡組兒童更專注於形象生動的卡通人物,從而增加了他們參與虛擬實境的積極及投入程度,並加深了這項干預在這個年齡階段的有效性。
虛擬實境干預可以有效減少接受靜脈穿刺程序的兒童的疼痛和焦慮,並縮短程序所需時間。總而言之,這項研究的結果,為如何處理兒科患者因針刺相關醫療程序引起的身心健康問題提供了新的視角。虛擬實境作為一項操作簡單、兼備高互動性及高趣味性的先進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的作用不容忽視。
未來需要不斷發掘此技術於不同醫療場景之應用及價值,完善其延伸服務以增加潛在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更重要的是要積極推動虛擬實境技術在臨床護理領域的廣泛應用,讓更多患者受益。
撰文 : 黃祖莉_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助理教授

[信健康] 對膽固醇的認知,醫生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