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行的未來
在第五波疫情之前,香港由於實施了大量的非藥物干預措施(NPI,如洗手、戴口罩等)和嚴格的邊境管制措施,已設法保持低本地發病率,香港在遏制Alpha和Delta變體方面非常成功。然而,隨後的Omicron,高傳播性變種勝過一貫的措施。第五波是香港抗擊COVID-19的轉折點。儘管在爆發開始階段實施更嚴格的NPI,但其效果值得懷疑。專家認為,保持社交距離、大規模檢測病毒、關閉餐館和其他高風險場所、追蹤接觸者和隔離,對遏制Omicron的傳播和感染的人數已經明顯乏力。
大流行的未來會是什麼?許多新的變種仍在出現,具有愈來愈高的傳染性和疫苗逃避性,同時致病性降低。疫苗規避令疫苗注射的意義成為預防嚴重感染和死亡,整個社會的疫苗基礎堅強穩固,病毒流竄量一定大為降低。這便是所謂的包圍作用,令到大家可以互相守望。研究證實,接種至少3劑疫苗可以產生超過90%的針對嚴重感染和死亡的保護。然而,對於高危人群,BioNTech疫苗可能會提供更強的抗感染抗體水平。
香港第五波的極高死亡率歸因於未接種和未完全或有效接種疫苗的老年人的悲慘死亡。新病例的迅速增加,公共醫療系統在第五波初期迅速崩潰。兒童感染比以前的變種更常見,並導致零星死亡率。由於這一波爆發時,兒科組的疫苗接種計劃才剛剛開始,這個年齡層接種率低,到現在仍然非常脆弱。隨着大多數國家放鬆限制並開放邊界和城市生活,香港必須找到自己的方法來應對已經受損的經濟。在沒有其他更有效手段的情況下,抗擊疫情最關鍵的一步就是盡快提高各年齡階段的疫苗接種率。
經驗表明,要通過最嚴格的隔離措施來降低疫情數據,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這些損害在一次又一次地重複。香港還能承受多少類似的災難和經濟損失?
作者為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
[email protected]
[信健康] 捍衞健康非難事,健康資訊可分享!【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