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復常的心理狀態
美國總統拜登在9月中接受電視台訪問,儘管每天還有四百多美國人因「染疫病歿」,他強調當地的新冠疫情已經結束。這位年邁總統的言論,當然極具爭議性。美國暫時仍然是世界第一強國,但超過100萬國民直接和間接死於這次世紀疫症。
美國是芸芸列國中,率先正式撤銷防疫措施的國家之一。有報道宣稱全世界已有接近70%的國家,取消針對新冠肺炎傳染的入境限制,回復到疫情之前的狀況。
新冠病毒擾攘全球已接近3年,塗炭生靈,至今釀成超過6億人染病及逾650萬人死亡,令人類的生活質素倒退了幾年。本港的盛事,世界龍舟錦標賽給泰國橫刀奪愛,使港人心裏難堪。恰巧本地每天染疫數字由過萬宗的高峰回落,穩定於三四千宗的水平,特區政府因應各界要求放寬入境限制,就是所謂「0+3」;而相信如無意外,當局在疫情更平穩時,有機會很快實行「0+0」政策。
無論是「0+3」或「0+0」措施,對吸引外國人來港的作用都不會很大。香港是中國和世界聯繫的橋樑,內地一日「不通關」,我們作為聯繫人的角色便不能恢復。不過,「萬丈高樓平地起」。特區新政府這項德政,總算是香港能盡快恢復常態的第一步,對七百多萬港人的心理應該會有正面的刺激。可是,不少論者都認為香港的「復常」行動,遠不及其他國家進取,特別是相較於我們周邊的地區。香港的「復常」步驟是否過慢,真是見仁見智。大部分人認為香港要走出目前的困局,再不能依然故我,而應該盡快和世界接軌,重拾我們「中介人」的角色。但是,有關當局的審慎,因應實際疫情的變化而制定政策,絕對無可厚非。入冬之後,COVID-19會否有新變種,加上流行性感冒的威脅,防患未然,不應被視作過於保守。
最近,美國科學家在一種生長於俄羅斯的蝙蝠身上,發現類似COVID-19的冠狀病毒,在實驗中對現有疫苗的抗體沒有反應(不能產生中和作用)。抱殘守缺當然不對,但居安思危、高瞻遠矚亦是為政者所要堅持的。
保持節制
普羅市民對政府新的入境規則,多抱正面的態度,紛紛準備外遊,尤其是日本貨幣大幅貶值,更刺激對東瀛情有獨鍾的人,躍躍欲試,希望盡早重新體驗大和文化及美食。這種「久旱逢甘霖」心理,是可以理解的。在此,筆者向各位讀者提出小小意見,所謂「槍打出頭鳥」,着先鞭者未必是好的。航空業停滯了兩年多,飛機的維修和檢查,估計要一段時間才能應付頻密航班,機師亦要重新熟習操作;酒店和有關的旅遊配套,亦需要時間去整頓。如果各位能稍為忍耐,壓抑一下躁急的心理,當會「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易經.乾卦》)。以治病作為比喻:大病初癒的人,都想盡快離開病榻,出外舒展筋骨,如果無人攙扶,便有機會因為肌肉萎縮、腳步浮浮而跌倒。凡事切勿操之過急,因「急則亂,亂則錯」。
另外,世界政局動盪,經濟危機迫在眉睫,美元處於極強勢,所有貨幣都陷入貶值狀態。港元和美金掛鈎,港人出外消費似乎是十分划算,不是勸各位「便宜莫貪」,而是應該保持節制。英國新首相推出減稅政策,英鎊兌美元曾大幅貶值至歷史新低,這是否要到英國旅遊,甚至會是置業的大好時機呢?人不要有風駛盡𢃇,是傳統智慧,正如在沙漠逃生的人,慶幸找到水源,自然狂飲不止,就會容易「中水毒」(體內的電解質被過分稀釋)。我們應該參考莊子處世養生的哲學「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莊子.逍遙遊》)。
小心為上
雖然自己不是經濟專家,但在留意新聞之餘,用基本常識都能預見香港將會面對嚴重的經濟危機。港元幣值高企,加上國際商旅不行,香港的出口競爭力大為削弱,贏取外滙不多,而內部的防疫及其相關支援的措施開支大增,財政司預告連續兩年出現龐大赤字,政府儲備只剩約8000億,能否繼續維持和美元的固定滙率成疑,如果「聯繫滙率」一旦失守,港人能否承受這樣巨大的心理衝擊?這可能是杞人憂天!但大家居安思危,持盈保泰,步步為營,應該是合理的。我們當然要對香港前景保持審慎樂觀的態度,疫情出現曙光,政府逐步放寬限制是值得高興的。至於鬆綁進程和速度的快慢出現分歧,是自然的心理現象,最重要是社會不要對此各走極端,互相攻擊。面對新世代的挑戰,我們應該同心協力,求同存異,找出最適合本地應用的方案,去解決未可預知的問題,就如「摸着石頭過河」,謀定而後動。情感上,市民希望盡早撤銷所有限制;理性上,政府要顧全大局。表面看來,情感和理智會發生衝突;另一方面,情感和理智亦可以相輔相成,得到共贏的效果。
當務之急是理順目前一些不合時宜的措施,例如:盡量放寬飲食業的營業時間和每枱的人數,各級學校要恢復正常的教學模式,及取消各機構舉辦大型活動的各種限制等。
前文所述,內地一日未通關,來港人士不會大增。然而,港人外訪的形勢,已經蓄勢待發。但願這些急於離港的人士,要小心謹慎,切忌樂極忘形,好像擠塞在路中很久的跑車,一旦看到前路暢通無阻,便立即高速飛馳,或會遭受超速罰款,甚至車毀人亡的意外。
今年的聖誕新年假期,預測港人會蜂擁外遊,使本地飲食和零售業界擔心市道可能受相當不利的影響,令不少商舖被迫提早結業。特區政府面對潛在的財政困難,有沒有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呢?
世界各地都面對各自的困難,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不易的定律,亦視乎民眾的心理質素,例如:香港一老一少的族群,能否積極響應當局呼籲,盡早去接種疫苗呢?
撰文 : 陳仲謀醫生_香港精神健康議會召集人、香港精神健康促進會主席
[信健康] 恢復正常步伐生活,支援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編者按:陳仲謀最新著作《疫時代精神海嘯》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