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之道

顧小培 | 2022-11-08
人在生命的歷程中,「命運」可視為「人生」對手。如將「打機」思維套於人生,釀成的後果乃是自殺。自殺是消極逃避,「不繼續玩下去」,亦可作為積極解決問題的方法。

電影銀幕上,我們不時看到以下情景:一位作家坐在打字機前,將他創作的文章打在一張紙上;不久後,感到不滿意,於是把紙張一下子抽出來,捏掐成為一團,往字紙簍中一丟。這動作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周而復始。作家表現了對自己能力的不耐,倒楣的是那一張張廢棄的紙。
自從有了遊戲機,這種處事態度在「打機」時更常見,也更輕易做得到。跟遊戲機鬥智鬥力,往往會落在下風。有人想到,與其在劣勢中繼續頑抗,不如主動按掣熄機,來一個game over,輕而易舉;之後開始新的一局。
這種行為算是消極還是積極?可能兩者皆是:不再迎難而上,退出鬥爭,乃是消極;與此同時,以旁門左道將「對手」殲滅,或將自己所處劣勢抹殺,無疑屬於積極手段。「打機」時對手是遊戲機,生殺之權操縱在自己手上,若鬥它不過,令這敵人一舉消失,還不容易?
人在生命的歷程中,「命運」可視為「人生」對手。如將「打機」思維套於人生,釀成的後果乃是自殺。自殺是消極逃避,「不繼續玩下去」,亦可作為積極解決問題的方法。
自殺行徑,曾被視為「勇」的表現。《晏子春秋.內篇諫下》記載,春秋時齊國三位勇士,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皆勇武但驕橫。晏嬰認為他們「上無君臣之義,下無長率之倫,內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敵」,對上沒有君臣大義,對下不講長幼倫常;對內不能禁止暴亂,對外不足以威懾敵軍,所以是「危國之器」,向齊景公獻計,想除去這三人。方法是將賜予兩隻桃子,讓他們按照各人的功勞大小,分別取吃。
公孫接、田開疆率先說出自己功勞後,各取一桃。古冶子繼而陳述他的勇猛功績,說他更有資格得到一個桃。公孫接、田開疆聽罷,說「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讓,是貪也;然而不死,無勇也」。於是「皆反其桃,挈領而死」。我們不及你勇敢,功勞也比不上你,卻在你之前毫不謙讓地取桃,那屬貪婪;如此貪婪而恬不知恥地活下去,不是「勇」的所為;於是交出桃子,刎頸自殺。古冶子跟着說:「二子死之,冶獨生之,不仁;恥人以言,而誇其聲,不義;恨乎所行,不死,無勇。」他們兩位都死了,我獨自活着是不仁;我這樣用言語羞辱別人以吹捧自己,乃是不義;我現在悔恨自己的言行,若不死是無勇。於是也自殺了。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樂活知食 踢走都市病》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