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的取向

顧小培 | 2022-11-09
如果得悉有人萌生自殺傾向,現今一般用以勸說的理由是,自殺是讓自己能遁走,置他人於困境,無異逃避現實,乃屬懦弱行為。無論遭遇到怎樣不容易解決的難題,總得面對,那才是勇敢的表現。

自殺這行為,到底屬勇敢的姿態,還是懦弱的表現?換言之,那樣做值得嘉許,還是應該詬病?
昨天談及「二桃殺三士」的故事。齊景公向三位勇士賜以兩隻桃子。二桃怎分作三份?那其實是故意製造爭端的詭計。憑什麼去爭?是以功勞大小作比較。過程中,兩個率先各爭到一桃的覺得愧疚,因為心知功績不如第三者。自問,那般毫不謙讓地取桃實屬貪婪;貪婪而恬不知恥地活下去,不是「勇」的所為;由是自責,因而自殺。之後第三者見自己的言行令二人死去,認為獨活不仁,不死無勇。於是也自殺了。在這例子中,自殺可說是「勇」的作為。
明初開國大將軍徐達患了背疽,傳說明太祖朱元璋賜以蒸鵝。但疽最忌鵝,徐達知道是皇帝賜死,含淚在病榻上吃了,不久病發身亡。那是野史,其真實性十分可疑。但這故事表達的中心思想是,奉主命自殺,乃是「忠」的表現。
秦始皇在巡行天下途中病逝。臨終前曾示意要長子扶蘇繼位,但近臣假傳聖旨「賜死」扶蘇,他於是自刎,弟弟胡亥得以繼位。扶蘇之舉,竟是「忠孝」兩全了。
上述這些推崇自殺的風氣,近代仍可見。二次大戰末期,日軍不敵美國海軍優勢,乃利用「武士道」精神,設立自殺式攻擊的特殊部隊。其中最著名的是「神風特攻隊」(Kamikaze)飛機。機上滿載燃油和炸彈,飛行員的使命是駕駛飛機撞擊敵方艦船,用自己的「一人、一機」,換取對方的「一艦」。
日本還有「切腹」的自殺行為,那可能源自中國。早在戰國時代,已有人使用類似方法自殺,例如戰國七雄中韓國刺客聶政。最近一宗著名切腹事件發生在1970年,主角是文學家三島由紀夫。他將「日本陸上自衞隊東部總監部」師團長綁架為人質,之後向800多名自衞隊演說,呼籲發動政變,推翻禁止擁有軍隊的憲法。但得不到響應。三島隨後退入室內,按照日本傳統儀式切腹自殺。切腹被視為具尊嚴的死亡方式。再者,由於腹部是神經密集之處,切腹時會產生極大痛苦。因此施行者也就能達到武士的「勇敢」要求。
如果得悉有人萌生自殺傾向,現今一般用以勸說的理由是,自殺是讓自己能遁走,置他人於困境,無異逃避現實,乃屬懦弱行為。無論遭遇到怎樣不容易解決的難題,總得面對,那才是勇敢的表現。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樂活知食 踢走都市病》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