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肥胖日」專訪: 增肌減脂營造線條美 鄭麗莎向醫生請教減肥方法

2023-03-31

愛美是女生的天性, 減肥更被喻為女生的「終生事業」, 近年越來越多女生到健身室「打卡」, 希望能透過健身修身減重, 卻久久未能達到最佳效果。一向熱愛運動的速度攀登及健美運動員鄭麗莎(Lisa)雖然貴為四子之母,但身形仍然保持健美,靠的是長久以來有紀律的運動及控制飲食,來達致修身健體的效果。不過眼見身邊朋友即使節食及做運動,也未能成功減肥,請教醫生後才發現,原來是與身體的求生機制有關。

談到減肥,不少女士也有一個迷思:就是怕舉得太多啞鈴令局部肌肉變大,線條變得不好看。香港肥胖學會現任主席徐俊苗醫生卻不這樣認為,「負重運動不單可以強化骨骼,增加肌肉力量,還有助減肥時避免肌肉流失,維持新陳代謝。其實一般情況下,只要有專業負重教練指導,也不用太擔心;最重要是負重運動可以刺激肌肉,維持肌肉狀態,而肌肉是燃燒脂肪最佳的地方,保持運動絕對有助減肥。」

身體機制令減肥困難

Lisa對此也深表認同,不過卻發現並非每個人透過節食及運動就能成功減肥,有些朋友甚至愈減愈肥,情況令人沮喪以及滿心疑惑。香港肥胖學會創會主席袁美欣醫生解釋,這全因身體有個很強的求生機制,「當身體進入飢餓狀態,例如在過分節食的情況時,會找方法去維持生存。方法之一是將新陳代謝變慢,在此情況之下,就算怎樣做運動也難以減肥,甚至有機會愈減愈肥。」袁醫生補充,身體還有其他機制影響減肥成效,「踏入青春期後至二十多歲時養成的壞習慣,例如時常進食不健康的食物,或是不做運動,會將身體內的脂肪定位推高。以致年屆成年時,身體就會誤以為這個高脂肪量是正常的脂肪量,很多減肥人士會遇到平原期,甚至在平原期後有反彈,正是因為身體出現以上機制,令他們回復之前的體重。」

面對這個機制,要成功減肥就可能要靠其他方法輔助,徐醫生指出,「要減肥成功,基本上離不開卡路里的吸收少於支出,即是少吃東西及多做運動,聽起來像是老生常談,但正當每個人要開始這過程時,大腦就有機制阻止體重繼續流失。一般如果只是減3-5%的體重,只要跟隨營養師及運動教練指導就足夠,但如果要減的是5-10%甚至更多的體重,遇上大腦的反制訊號會變得更強,或許需要其他方法如藥物及手術等輔助來協助控制大腦訊號,方能令減肥過程變得輕鬆簡易,也令減肥效果可以維持更長時間。」

從多方面着手減重

作為健身中心的老闆,Lisa坦言有很多人來上堂時,也說自己肥胖及需要減肥,袁醫生指出醫學上對肥胖有清晰定義,「要量度脂肪,最常用及簡單的方法是身高體重指標(BMI),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指引,如果BMI在25以上代表過重,30或以上則代表肥胖。在醫學上的定義,身體太多脂肪繼而引致各樣健康問題,就稱為肥胖症。」

因應不同身形,需要的減肥方案也各有不同,徐醫生指出,「BMI高於23已算超重,首先要在生活方面留意,尋找營養師及運動教練的指導。如果BMI進一步高於27.5,就值得考慮使用藥物或非手術治療如放置胃水球等方法,在醫生的協助下進行。如果BMI高於30的話,並且出現肥胖相關的病症包括糖尿病、睡眠窒息症、嚴重脂肪肝等,就可能需要考慮採用手術方案,尋求外科醫生幫忙。整個治療最合適是由跨團隊的專家來進行,從各方面着手減肥,才能達致最佳效果。」

總括來說,袁醫生表示減肥並非一次性,很多時候要持久進行,才能得到能夠維持下去的效果。徐醫生則表示,千萬不要怪責肥胖人士,說成是他的意志力不夠才導致失敗,只要幫他們找到正確的方法,一定可以成功減肥。

資料由徐醫生及袁醫生提供
此教育資訊由諾和諾德香港有限公司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