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科專科醫生鄭裕康 爸爸身教孕育行醫初心

楊裕鍀 | 2023-07-05

做人最緊要有心,做事更要專心致志。作為心臟科專科醫生,鄭裕康(Victor)知道每分每秒對病人都很重要,隨時影響他們的生死存亡。「可以拯救他們,見到病人即時轉好,讓我們多一份滿足感。」
幫助有須要的人脫離病痛煎熬,這份行醫的初心,鄭裕康自小看着爸爸的身教,深刻體會。「我有很多家人從事醫護行業,爸爸是醫生,姨姨、姑姐都是護士,另外還有一些親戚都是做醫生的,自小受耳濡目染,而且我知道爸爸返工的情況,有時晚上睡覺後,都要起床離家外出照顧特別的病人,所以對醫生這個行業有興趣,也有認識。」

心臟科專科醫生鄭裕康在醫生世家長大,自小耳濡目染,早已孕育行醫的初心。(吳楚勤攝)

香港的醫科生,一般都是十八九歲入大學,可是鄭裕康成為醫生之路並不一樣。「我的情況與很多本地同事不同,我之前在加拿大求學,讀到碩士,機緣巧合才回流,再在香港讀醫科,所以我的路途比較迂迴曲折,但最終做到醫生。」
取得碩士再讀醫科
他在加拿大讀大學時,修讀免疫學(Immunology),成功取得神經科學(Neuroscience)碩士學位後,24歲決定回港。

鄭裕康(右)在加拿大讀大學時,修讀免疫學,取得神經科學碩士學位。(受訪者圖片)

機緣巧合下,鄭裕康(左四)24歲回流香港,入港大讀醫。(受訪者圖片)

「爸爸並非心臟科,他是腎科醫生。我以前讀書,大致上沒什麼問題,不過,讀書很多時要靠死記,然後再盡量融會貫通。開始讀醫的時候,都知道自己對心臟科和眼科較有興趣。我覺得心臟科特別在有很多不同儀器和範疇,譬如分為做通波仔手術、做結構性心臟病、專責看心臟超音波的醫生等。」
心臟科醫生,經常要與時間競賽,分秒必爭,捉緊拯救病人的黃金時間。「病人的情況多數比較緊急,要很短時間做決定。我見過一些病人,先是心口痛,之後在街上暈倒,由十字車送入醫院,要在急症室一直做心肺復甦法(CPR),才可以轉到心臟手術室,期間我們須要用心外壓,甚至是人工心臟的泵,取代心臟部分功能,泵血到身體部分器官,才可以維持血壓。不過,慶幸大部分病人,最後都可以行出院,只是有些情況非常驚險。」鄭裕康一口氣說。
為醫者,大多擁有一顆仁慈的心,時刻盡力拯救病人,無論多辛苦不會抱怨,認為所有付出都值得。「我們須要實習,做實習醫生時,一邊返工,一邊應付專科考試,那段時間很辛苦,日間返工,工時相當長,當值之外,又要騰出時間溫書,所以要有一定體力,才足以應付醫生生涯。」
鄭裕康回憶說,以前試過一個月當值10次,只能把握不用當值時,抽少許時間來放鬆一下。「我有時看書,有時看電影,不可以長時間好像一個彈弓拉到很緊,都要鬆弛下來,否則會折斷。不過,情況必定會愈來愈好,隨着年紀漸長,我們的知識增加,又或者愈來愈熟手,做起事來都會快些。」
說到電影,他坦言比較喜歡看動作片,不太懂得欣賞文藝片。
閱讀方面,鄭裕康興趣比較廣泛,中英不拘,他興致勃勃地說:「我愛看科幻小說,英文書多看這一類,中文則喜歡武俠小說,金庸、古龍等。最入迷的是《神鵰俠侶》,看到楊過和小龍女一路走來,荊棘滿途,經歷重重波折,排除萬難,他們最後才可以在一起。全靠不氣餒、不放棄,才可做得到他們的成就。」他說時流露欣賞與羨慕之情。
約會食飯被迫甩底
鄭裕康和太太的愛情,毋須像楊過小龍女般經歷波折與考驗,但都有一些難忘事。「我是在醫院認識現在的太太,她也是醫生,所以,大家很了解彼此的工作性質。以前拍拖時,有時約她在餐廳見面,可是病人的病情始終無可預計,遇上有緊急病人要做手術的話,我便會甩底,幸好太太諒解,非常多謝她的支持和體諒。」

鄭裕康的太太也是醫生,二人在醫院認識。(受訪者圖片)

結婚8年,他倆現於不同醫院工作,鄭裕康說以前和太太都是初級醫生的時候,當值時間比較多,見面自然較少,現在開始穩定一點,可以有較多時間留在家中陪伴6個月大的兒子,享受家庭樂。
「小朋友現在是家庭的中心,所有事情圍繞小朋友,他的物品開始堆積如山,我們的物品愈來愈少。」他以一副二十四孝老豆的口吻說。
兼顧工作和家庭,難免要一心多用,可是鄭裕康指出,做每件事要專心致志,才可以做得好。「一心多用,也要專一,譬如你打算做一件事,就要花多點時間,花多點心機,做好那件事,如果你沒花多少時間和精力去做,未必可以做得好,尤其我們做手術,要不斷做,不斷鑽研,以及觀察其他同事的病人案例,合力鑽研才可以做出一個好效果。」
13年的醫生生涯裏,鄭裕康一直精益求精,與不同醫護人員交流,去過台灣高雄等地出席醫學研討會,曾獲香港心臟基金會的心臟介入案例最佳獎、心臟超音波案例最佳獎項等。

鄭裕康(箭嘴)2017年到台灣高雄出席醫學研討會。(受訪者圖片)

鄭裕康(左)曾獲香港心臟基金會頒發心臟介入案例最佳獎。(受訪者圖片)

「醫學的新知識不斷更新,好像爸爸讀的醫學,到我學醫的年代,很多已經被推翻,甚至乎已經不再正確,所以我們做醫生,都要持續學習,對最新的資訊要了解多一點。」
他在醫生路途遇過不少良師益友,明瞭醫護人員團隊充分合作,才能對病人發揮最大功用。「尤其醫生沒可能認識所有疾病,大家是一個團體,互補不足,我們學習的,其他醫生不一定懂,因此不同專長的醫生,不同科的醫生,可以一起幫助病人。」

鄭裕康(左三)與一眾同僚感情深厚。(受訪者圖片)

讓病人知醫生心意
鄭裕康坦言醫學發達,多了不同方法對應心臟衰竭等問題。「心臟包含很多不同組件,有血管、肌肉、心瓣和心包,其中一項受傷或出現問題,最終可能出現心臟衰竭情況。心臟衰竭,簡單點來說,就是一個水泵,泵得不好,不可以有效地將血液泵到身體不同器官。相比四五十年前,確實多了很多新治療方案,現在有不少優質藥物,亦有雙心同步治療法、自動體外除顫器等不同技術可幫助病人。」
每一個人也希望自己身體健康,當遇到疾病來臨,醫生和病人通力合作,才可得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我對病人說過很多次,即使身體是你的,要盡量合作。其實,病人要知道醫生是為他們好。」
工作時少不免要面對生命突如其來的流逝,鄭裕康承認,每個醫生在這種情況都會不開心,最重要管理好情緒,再處理其他個案。
「別人覺得醫療發達,現今很多事情都可做到,可是從心臟科看到,有些事真的很化學,病人上一秒仍健在,可能下一秒已經救不回。所以,做人要豁達一點,不要每件事計較,大家要開開心心,做得到又想做的便盡量做,不要有遺憾。」鄭裕康說。

 

鄭裕康(Victor)小檔案
出生地點:香港
家庭狀況:已婚,育有一子
學歷: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英國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香港內科醫學院院士、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內科)
興趣:閱讀、電影

撰文:楊裕鍀
[email protected]

心臟科專科醫生鄭裕康在醫生世家長大,自小耳濡目染,早已孕育行醫的初心。(吳楚勤攝)

鄭裕康(箭嘴)2017年到台灣高雄出席醫學研討會。(受訪者圖片)

鄭裕康(左)曾獲香港心臟基金會頒發心臟介入案例最佳獎。(受訪者圖片)

鄭裕康(左三)與一眾同僚感情深厚。(受訪者圖片)

機緣巧合下,鄭裕康(左四)24歲回流香港,入港大讀醫。(受訪者圖片)

鄭裕康(右)在加拿大讀大學時,修讀免疫學,取得神經科學碩士學位。(受訪者圖片)

鄭裕康的太太也是醫生,二人在醫院認識。(受訪者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