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的根源

勞思傑醫生 | 2023-07-07
痛症治療方案應針對根源,精準用藥,並配合其他非藥物療法。

痛定思痛,大家一起尋找解決痛症的良方。自古以來,大痛小痛,長痛短痛,急痛慢痛,疼痛便困擾着我們。由嬰兒呱呱墜地,至年紀大了百年歸老,人生旅程裏少不了痛。
痛可來自身體不同器官病變,亦可來自外來因素對身體產生的影響。痛是身體給我們的警號,有痛症就要立即處理,否則,或會對受痛者帶來身心靈上負面的影響。
「治未病」概念當然適用於痛症,大家不妨「治未痛」。也有情況受痛者覺得會有受益,即英語諺語所謂「沒痛便沒得着」。痛不單止跨專業,亦跨學術、思想、宗教及文化。大家請用一句鐘時間與筆者一起摸索。
肉體上的痛症可簡單地分類為nociceptive(傷害性)、neuropathic(神經性)、inflammatory(炎性)及functional(功能性)。
傷害性痛症的例子,如創傷性意外、癌病、手術後等,透過不同因素,刺激分布於體內各器官如皮膚及皮下組織、內臟、肌肉關節等的nociceptor(傷害感受器),而傳達疼痛訊息,讓大腦發出警號。這類痛症可以是急性翳痛如心肌梗塞,或持續疼痛如癌痛。而神經性痛症,顧名思義,由刺激、壓迫或侵入體內神經線系統而產生。神經性痛症症狀與其他痛症不同,往往有麻痹、針刺、火燒或電擊的感覺,可以極為困擾及嚴重。帶狀疱疹引起的「蛇痛」便是一例。
炎性痛症則可以由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系統或毒素等引起,透過人體免疫系統反應,產生紅、腫、熱、痛的經典症狀,風濕性關節痛便是一例。功能性痛症傳統以來泛指一些沒明確原因或指標,但持續或復發而影響日常生活及功能的痛,例子有腸易激綜合症、纖維肌痛等。這類痛症背後有不同理論,有待醫學研究進一步再發現器官或器質性原因。

 

臨床上,各類痛症多有重疊,亦不僅限於以上四大項。治療方案應針對痛症根源,精準用藥,配合其他非藥物療法,須要團隊合作。緊急痛症當然要即時處理,而癌痛及慢性或功能性痛症等,往往更須要一個全人化的醫療與關顧,從生物、心理及社會角度去出發。
全痛概念
本欄於上年12月23日〈一切從紓緩再開始〉一文,便向讀者介紹過紓緩醫學,而Dame Cicely Saunders,現代紓緩醫學之母便倡導了「total pain」的全痛概念,呼籲業界關注痛症於身、心、社、靈四大範疇上的成因及影響。驟眼看來,痛症似乎只跟肉身有關連,然而不少痛症其實有心社靈的影響,甚至可以沒肉體內的始因。
很多身心病衍生的症狀,藥物未必能盡全功,而心病還須心藥醫。舉例說,情緒低落或抑鬱,往往可讓人疲倦,了無精力,身體出現痛症。另有例子,一位住院長者情況本已穩定,不過家人探病時,老人家呻吟周身痠痛,讓家人焦慮萬分。其後家人勤於探訪,老人家痛症不藥而癒,疼痛成因原來就是他渴望有多些親朋探望,和家庭及社會上的關顧。
有一位婆婆,多年前因老年病患入院,經過悉心治療及復康運動後,開始回復入院前狀態。但在與病人及家屬準備出院回家計劃時,婆婆開始出現疼痛症狀,不願繼續復康治療。疼痛症狀不盡明顯,每天部位不同,症狀的形容亦不一樣,身體檢查及樣本化驗後仍了無頭緒。最後成功診斷還是靠臨床基本功,與病人詳細傾談而得。原來婆婆擔心出院回家後,家人照顧吃力,負累他們。團隊再次解釋出院後的全面計劃,包括日間服務、社康護理、照顧者技巧培訓等,而婆婆的痛症逐漸緩解。其實這類出院前痛症並不罕見,即管稱為出院前症候群,這些症狀更加要心社靈關顧。
堅毅不屈
較常見的疼痛後遺症狀,則是如Dame Cicely Saunders多年前指出,癌痛於心社靈的影響。急性劇痛當然要強藥如嗎啡類的有效止痛藥即時處理,否則病者容易萌生消極放棄念頭。癌痛往往是慢性,然而值得留意,痛症未必一定與癌症惡化掛鈎。
持久痛症若不細心處理,嚴重者可能會讓病者情緒低落、意志消沉、社交疏離、了無生趣,甚或損失尊嚴、生活質素及生存意義。
並非每一個病者都會被疼痛輕易擊倒。過往有很多勵志感人故事,現與讀者分享一二。
有一位中年馬拉松跑手,不幸患上癌症,癌細胞蔓延至脊髓,導致下肢癱瘓。團隊沒放棄病者,積極為他嘗試復康治療,與癌症紓緩配合。事實上,每年都有幸見到一或兩位這類病者,可重新步行,有一位更在銅鑼灣街頭碰上,欣喜非常。可是這位馬拉松跑手,沒這麼幸運。在復康治療過程中,每每在扶助坐起身時,脊椎神經線就被壓着,痠痛異常。但病者沒放棄,自言人生便如馬拉松,成果不及參與重要。團隊不離不棄,循痛施藥。在臥床至筆直坐上電動輪椅過程裏,病者以每坐起10度為一個療程階段,艱辛克服疼痛鍛煉而成,在苦痛中找到意義。
世衞於1990年代早已推出止痛階梯指引,建議可按疼痛程度,逐級而上,選用非嗎啡藥、輕至中度或強度嗎啡藥。癌痛原因根治後,亦可逐級遞減,減輕份量。在每一級癌痛療程,勿忘記輔助性治療,針對神經性痛、骨痛、頭痛等各種症狀,對症下藥,並與非藥物治療方案配合。外國文獻審核止痛階梯成效,止痛效力達九成以上。篇幅所限,個別藥物與非藥物療法下回再向讀者介紹。
撰文 : 勞思傑醫生_香港醫學組織聯會榮譽會長、老人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淺談痛定思痛的良方,醫生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