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壓力

湯偉聰醫生 | 2023-07-21
潛水運動雖然刺激,但充滿危險,其中一樣就是由氣壓導致的潛水疾病。

在菲律賓保和島(Bohol)潛水,向水底懸崖推進,過百呎能見度、無數珊瑚魚在海線邊游弋,不知不覺已在水底100呎以下度過20分鐘,真不想回水面。
無奈氧氣瓶內的氧氣已所剩無幾,潛水電腦提示是時候回到水面。在船上發現兩側鼻孔流出帶血分泌,很駭人。
潛水運動雖然刺激,但充滿危險,其中一樣就是由氣壓導致的潛水疾病,頭顱有數個空間,包括鼻竇和中耳,水底壓力比水面高,在進行水肺潛水時,如果頭顱內空氣與吸入的氣壓不能平衡,便會產生由氣壓引起的創傷。
氣壓創傷常發生於鼻竇內,鼻竇受到氣壓轉變影響,如果通向鼻咽的通道不暢通,便會讓鼻竇受傷,慶幸通常不會造成嚴重傷害。筆者回到水面後,兩側鼻孔流出帶血分泌,便是鼻竇受到氣壓創傷導致的病徵。
比較嚴重的創傷發生於中耳,中耳與鼻咽之間有一條咽鼓管,用作平衡中耳與外界的壓力,若壓力無法平衡,中耳接連外耳的耳膜受到擠壓,便有機會破裂,潛水員都應該知道在適當時間要進行反壓動作,讓鼻竇與中耳的氣壓平衡,才能避免耳膜受損。若耳膜穿破,潛水生涯便須宣告退休。
除此之外,在水底內,水肺潛水吸入的空氣氣壓會隨着水深而增加,血液內溶解的氣體壓力亦會上升,無論潛水員在潛水過程中出現任何原因,例如驚恐、潛水裝備有問題、過快升水的話,都會導致血液內的氣體如汽水開瓶蓋時般變成泡沫,大量泡沫會導致潛水員即時死亡,潛水員應根據潛水指引或潛水電腦的指示在適當時間在水底停頓,用以減低血液內的氣體壓力,若遇上嚴重減壓症,必須前往醫院治療,部分香港醫院設有氣壓艙,醫生會讓病人周邊壓力增加,使血液內的氣泡溶解,慢慢進行減壓,以治療減壓症。
進行數天潛水後,應該挑選一天在陸上活動,讓血液內的氣體壓力與周邊平衡,才可乘坐飛機回程。離開舒適圈挑戰自己、自我進步,是好事,但千萬不能挑戰自己的生命。
作者為外科專科醫生
[email protected]

[信健康] 談談潛水的壓力,醫生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