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病毒之迷思:測試、藥物及疫苗等

劉知行醫生 | 2023-09-14

上月有位年約70歲的婆婆前來看病,她前一晚開始身體不適,包括發燒、咳嗽、喉嚨痛和有點流鼻水。她自己做過新冠病毒快速測試為陰性。為免感染年約兩歲的孫兒和體弱多病的丈夫,她期望盡快康復過來。
經身體檢查後,診斷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很可能由流感病毒引致。由於年齡達65歲人士已屬高危群組,婆婆家中亦有其他高危人士,醫生建議她盡早服用抗病毒藥物「特敏福」。她有所疑惑,心想自己的症狀未算嚴重,每年亦早早接種流感疫苗,認為不太可能患有流感。
經商討後,她選擇先進行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測試,結果為陰性,所以只配了些紓緩藥物便離去。
隔天,婆婆再來診所,手中拿着甲型流感病毒呈陽性的快測棒。她解釋說,孫兒昨晚突然發高燒,於是帶他前往私家醫院求診,經測試後確診甲型流感,並獲處方特敏福。離去前醫護人員特別叮囑婆婆也要小心被感染。早上起來,她於巿面上購買了一些快速測試包,回家檢測後便確診甲型流感,於是回來診所,請醫生給她處方特敏福。翌日,她的丈夫亦來了……不用說,也確診了甲型流感。
流行病學數據
本港季節性流感一般於1至3或4月和7、8月較為流行。衞生防護中心於8月24日宣布,根據最新監測數據,本地季節性流感活躍程度在之前一周持續上升並已超越季節性基線水平,表示香港已踏入夏季流感季節,其主要流行的流感病毒為甲型(H3)流感。
那處方抗病毒藥物前,需進行流感病毒測試嗎?假如病人症狀吻合,而本地季節性流感正處於較活躍程度,在排除新冠感染後,便可臨床診斷為流感。至於高危人士如幼童、長者、長期病患者及孕婦等,起初病徵不一定嚴重,卻可忽然間急轉直下。因此,即使發病多於48小時,也建議處方特敏福,以減少併發症機會。另一方面,家中如有尚未被感染的高危人士,流感患者若盡早服用特敏福,也可有效減少病毒傳播給他們的機會。

除了特敏福外,本港近年還有新一代的抗流感藥物Xofluza可供選擇,其獨特之處是,比起特敏福的5天口服療程,它只需要單次口服即可,大大地縮短了治療時間,減少遺忘服藥的情況,惟現時價格不菲。
在病毒檢測方面,基因核酸測試雖然準確,但多數診所皆未有相關設備,須轉介化驗所進行,而化驗報告亦需等候,最終恐怕延誤了最佳治療時間。至於快速的抗原測試,其準確度一般只達七成,如沒解釋清楚,病人容易誤以為陰性報告即確定未受感染,因而毋須抗病毒藥物,徒增加了個人和家人的健康風險。故此,在進行測試前,必須先讓病人了解其利弊。
是的,典型個案如屬高危患者可不等待測試結果,直接獲處方抗病毒藥物。然而,有些自身免疫力較弱的年邁長者,其流感症狀可以非常模糊,例如只有疲倦、食慾不振等,卻沒發燒或明顯的呼吸道病徵,此時進行測試便有必要。如測試發現流感病毒,可減少很多非必要檢查或濫用抗生素等。
有人問:既已接種了流感疫苗,為什麼還會染上流感?流感疫苗不能提供百分百的保護作用,因為疫苗效能受多項因素影響,包括疫苗病毒株與流行病毒株的匹配程度,還有接受疫苗接種者本身的個人因素,如年齡和自身免疫力等。由於流感病毒不時在變化,因此世衞每年都開會,按照往年數據,來決定下年度流感疫苗的組成。以四價疫苗而言,一般會納入兩種屬甲型的流感病毒(一種H1N1和一種H3N2),和兩種乙型的流感病毒。即使這樣,當現正流行的病毒株還在繼續改變時,其與疫苗病毒株之匹配程度會持續下降,讓保護力減少。
即使流行的病毒株未發生變異,與疫苗成份相同,但在接種數月後,其保護效果亦會逐漸下降,尤其長者更甚。本港市面有3類流感疫苗可供選擇,包括滅活疫苗、減活噴鼻式流感疫苗和較新的重組疫苗(recombinant vaccine)。後者的抗原含量更高,保護效力比傳統疫苗可高出三成。某些歐美國家已率先為65歲或以上長者接種該類疫苗,以加強保護。此類重組疫苗於過去兩年也納入了本地的疫苗資助計劃中,而由於成本較高,即使符合資助的巿民,一般需要支付額外費用。
本地接種比率
按專家建議,所有年滿6個月或以上人士,均應每年接種流感疫苗以保障個人健康。香港政府則每年為特定群組,提供免費或資助季節性流感疫苗。於2022/23季度,截至今年8月20日止,屬於「一老一嫩」的高危組別接種比率尚有很大改善空間:6個月大至未滿6歲幼童為37.7%、65歲或以上人士為48.3%。至於其他年齡組別,50至64歲只有17.8%;而尚未符合疫苗資助的年齡群組雖沒正式統計數字,但估計比率會更低。
新的2023/24季度流感疫苗接種計劃即將展開,期望大家不要再猶豫,增加接種比率以達至群體免疫,形成免疫屏障來保護廣大巿民。與此同時,相關人士也可考慮一併接種肺炎球菌疫苗和新冠病毒疫苗加強劑,健康便更有保障。如對疫苗接種還有疑慮,可瀏覽衞生署網頁,或徵詢你的家庭醫生以了解更多。
www.hkcfp.org.hk

撰文 : 劉知行醫生_香港家庭醫學學院

[信健康] 接種流感疫苗重要,支援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