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形批判

蘇瑞雯 | 2023-10-06

專業訓練教導我,要成為一位稱職的表達藝術治療師或心理治療師,首要放入腦袋的事情是「不帶批判(non-judgmental)」的態度及思考習慣。畢業至今,私人執業4年時間,仍然時刻提醒自己non-judgmental的重要。在成為一位心理治療師前,曾當過記者,然後在金融機構工作10年。昔日工作需要迫使自己,每天必須帶着批判思考及理性,而且更要以極速分析當中利害,所以我也承認一開始當心理治療師時,需時間適應及學習這種不帶批判的態度及思維方式。
批判思考並非壞事,只是在處理心理需要時,卻可能要用不同的處理方法。就以親子之間的緊張關係為例,很多時候父母帶着小孩來見我,會訴說難以和子女溝通,已經給予很大空間,讓其選擇自己喜愛的科目或升學決定,為何兒女還哭訴父母不理解?假民主?慢慢我會發現其實選科只是一個觸發點,追溯之下,更反映一種溝通及思考模式。

用心聆聽對方內心感受及想法,才可以有理想的關係。

用心聆聽
是的,表面上大家都給予對方自由去作出選擇。不過,有時會否早已定了前設而不自知?繼續以小孩升學選科為例,當子女說出想修讀某科卻未必是父母心中理想時,這刻家長會否不期然便立即從理性角度作出全盤分析,痛陳利害,雖然最後補上一句「你自己決定吧」,然而,當刻小朋友內心是如何猜測父母心意?
客觀而言,經驗分享屬無可厚非,當中不涉及對錯,但嘗試停一停想一想,如果小孩內心也有一種想法,在還未來得及坦誠說出之時,已聽到父母一些痛陳利害的觀點,甚至不自覺地包含了父母的期望,大家是否真以為小孩聽不懂?
不要誤會,以為我在批評父母的做法,絕無此意,家長的出發點是為子女,只是可能日常工作及生活太習慣分析事件,然而,人的內心感受及需要,有時未必可以完全理性分析。良好溝通方式需要左右腦並用!嘗試將上述情景放在不同場景時,我們會否都願意在觀點以外,先用心聆聽對方內心感受及想法?對與錯、好與不好,並非可以簡單判斷。任何一方有意無意地將聆聽及溝通之門關了,還能期望可以有理想關係嗎?
作者為註冊藝術(表達藝術)治療師
[email protected]

[信健康] 用心聆聽可建立關係,精神訊息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