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銅人:醫學 標準化重大里程碑

莫迪麟博士 | 2023-10-13

針灸作為中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着悠久發展歷史。然而,在針灸早期發展階段,由於缺乏準確的穴位尺寸標準,針灸書籍中的內容存在着許多舛謬。不同針灸書籍對於穴位的位置和尺寸描述各不相同,這給針灸的實踐帶來困難。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宋仁宗於天聖初年(1023年)下詔令翰林醫官、尚藥奉御王惟一考證針灸學內容,並鑄造了一個被稱為「針灸銅人」之銅像,作為穴位尺寸的準則。鑄造針灸銅人的過程不僅需要有對穴位的考證和研究,還要精湛的鑄造技術和工藝。因此,針灸銅人不僅是一個醫學文物,更是中國醫學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在針灸早期發展階段,缺乏準確的穴位尺寸標準,幸好宋朝時鑄造了針灸銅人。

孔穴可射水柱
針灸銅人是一個體型與成年男性相仿的銅像,體表刻上14條經絡循行路線,其軀殼可以拆卸打開,內部包含了五臟六腑的結構,大小比例按照解剖學原則製作而成。這使醫學生在學習和實踐針灸時,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人體結構和穴位分布。針灸銅人不僅成為醫學生考核針灸技術時必備的用具,也被廣泛用於針灸教學和臨床實踐中。在考核過程裏,針灸銅人會塗上黃蠟,然後將銅人注入水,考生若針刺位置正確無誤,則針後孔穴會射出水柱。這種精巧設計實屬罕見。
金人要求索取
在宋金戰爭期間,由於宋朝不敵金軍的攻擊,最終戰敗。在議和條件中,金人提出了一項要求,即索取針灸銅人。這表明金人對於針灸銅人的價值和重要性有所認可,並希望獲得這一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文物。
朝廷最終同意了金人要求,交出針灸銅人。由於元朝定都北京,針灸銅人從河南移至北京。可惜,如今宋代鑄造的針灸銅人已經殘缺而且遺失,無法再親眼目睹當時的原貌,後來明清兩代仍以宋代針灸銅人模型為藍本,鑄造了許多仿製品。這些仿製的銅人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宋代針灸銅人的空缺,並延續其在針灸標準化中的重要地位。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博士後研究員、註冊中醫師

[信健康] 淺談針灸發展史,中醫資訊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