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醫生短缺

馮康醫生 | 2023-10-24

公立醫院麻醉科醫生短缺情況日益嚴重,影響到手術的安排。個別醫院需要取消30%至50%的非緊急手術。本來醫管局的服務承諾,包括癌症病人在確診的8星期內可以接受需要之手術治療;現在有些聯網輪候時間延長到3至4個月,難免影響病人治癒機會。醫管局為乳癌手術設有特別的公私營合作夥伴計劃,似乎未能扭轉目前困境與局面。
香港醫生短缺的問題,近年來成為市民關注熱點。現時我們每1000人口只有2名醫生,比起新加坡(2.5)、日本(2.5)、美國(2.6)、英國(3.9)及澳洲(3.8)都少。整體短缺之餘,還有公私分布和專科分布的問題。其中專科分布,除了經常提到的家庭醫學專科醫生短缺外,公立醫院麻醉科醫生也出現嚴重短缺,使本來就求過於供的公共醫療服務,更加捉襟見肘,非緊急手術的輪候時間每況愈下!
問麻醉科專科學院一些專科醫生,知道麻醉科醫生短缺似乎是一個全球性問題。去年英國皇家麻醉科學院估計NHS的麻醉科醫生短缺達1400,如不補充,到2040年,每年要取消800萬台手術。今年加拿大亦有傳媒報道,因缺少麻醉科醫生而需要取消手術的情況,半年內達60%。比較麻醉科醫生與人口的比例,每100000人口計,加拿大是12.42,美國20.82, 英國17.85,澳洲23.09,香港7.21(按香港醫務委員會專科名冊)。

香港公立醫院麻醉科醫生現時出現嚴重短缺的問題。(網上圖片)

麻醉科醫生整體的短缺,在公私營失衡下更加明顯。有專科醫生認為,政府近年來推動大腸癌篩查計劃,導致大腸鏡檢查數量大增,從而帶動了監測麻醉之需求,增加麻醉科醫生的需要。大腸癌篩查計劃對大腸癌的預防和及早治療非常重要,但一個有利民康的政策,帶來意想不到的間接效果,可見政策制定從來都不容易。
政府政策可以怎樣應對或調整?公私營合作夥伴計劃為什麼起不了作用?改個名字叫「策略性採購」可怎樣解決老問題?香港醫療體制一向面對的困局,就是無論政府或者市場,皆缺乏有效的平衡機制,使資源得到符合市民健康需要的配置。麻醉科醫生之短缺,再次突顯我們體制上的缺陷!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醫院行政總裁

[信健康] 公私營平衡醫療機制,醫策資訊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