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心為上

冼銘全醫生 | 2023-11-29
要改變行為,先理解人心。

72歲女士,有高血壓、糖尿、高血脂病史,由女兒陪同回來覆診。上次來看雙腳,診斷是血壓藥份量上調導致的腳腫(某類血壓藥幫助血管擴張,但同時引致腳腫,其實對身體無害)。之前腎功能正常。
我:「最近腳腫點呀?」
女兒搶先報道:「你同我話吓佢啦,佢好鍾意睇醫生,食好多藥,又話個腎差咗……」看到她在私家醫生驗的腎功能,心知不妙。比之前差了一大截。
我:「最近有無食啲新嘅藥?」
女兒拿出幾袋私家醫生的藥,有新的糖尿藥,卻見到利尿劑(俗稱去水丸)有重複,因幾位醫生想幫她處理腳腫,然而女士不太明白,重複使用利尿劑,份量顯然過高,會影響腎功能。其實沒人很喜歡看醫生吧!她內心一定充斥許多不安。
我:「你而家同邊個住?」
原來女士本來和丈夫長居英國。不過,丈夫行動不便,出入十分困難,便聽取女兒建議回港定居,現和女兒同住。
我:「你喜歡英國抑或香港?」
女士掩面,女兒逕自走到後面的座位坐下,拿出紙巾,兩人已淚流滿面。
我讓她們平靜一下。
女士開口道:「我掛住阿仔,喺嗰邊我成日去墓園睇佢……」原來兒子在那邊過世,這是天崩地裂的痛。不安與恐懼,成了常常看不同醫生的理由吧。
我:「我睇到你嘅難受。但你要處理好自己,天上嘅仔先唔會擔心㗎喎。不如我哋今日行啱方向先,停晒啲去水丸,飲適量嘅水,我希望個腎會好番,得唔得?」
女士拭去淚水,回答:「我應承你,照你做法,唔再不斷睇醫生!」
要改變行為,先理解人心。
作者為家庭醫學專科醫生

[信健康] 調整心理面對病情,醫生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