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療分秒必爭 公私營配合助及早開展療程

2023-12-04

癌症越來越普遍,香港患癌人數年年增加,據醫管局數字,癌症新症宗數比10年前上升近30%,其中以乳癌增幅最大,10年間增加了65%新症。然而公營醫療資源緊張,輪候時間是眾所周知的長,等候面見腫瘤科醫生期間,癌症病人難道只能煎熬地苦苦等候?香港社區腫瘤專科醫生協會主席、臨床腫瘤科專科李兆康醫生提醒,若病人輪候首次見公院醫生的時間超過1個月的話,其實可以考慮先面見私家醫生,了解病情及提早開始療程,當輪候到了再到公立醫院銜接治療。

輪候時間越來越長

隨著人口老化,除了癌症宗數增長,香港公營醫療系統也長期超出負荷,李醫生指輪候時間越來越長,「當初剛在公立醫院執業時,病人提交轉介信2星期就可以見到腫瘤科醫生,然而現在平均要等4-6星期,最長甚至需3個月。」當然較為嚴重或緊急的個案會排前一點,但整體來說首次約見腫瘤科醫生的輪候時間是越來越長。

錯過黃金時間 恐致病情惡化

輪候時間長有兩大問題,其一是腫瘤或會急劇惡化,一些較嚴重的個案,如果錯過了黃金時間,病情惡化或不能逆轉,當見到公院醫生時可能一些治療如化療已經不再合適,「轉介信上包含的資訊有限,只轉移了1顆腫瘤和轉移了100顆,都是屬於第4期,單靠看轉介信未必能準確辨清嚴重性,有機會令部份病人延誤治療。」

另外就是病人的心理壓力無從紓解,已經確診了癌症,卻未能第一時間獲取腫瘤科醫生的專業意見,病人對未知的情況難免「囉囉攣」,不停接收來自親友、網絡的資訊,擔心腫瘤一夕之間增大不少,一日未見醫生也只能忐忑等待。

輪候公院時可先在私家開始治療

李醫生表示輪候期間病人其實並非只能束手無策,可以先到私家醫生求診。化療、標靶、免疫治療等常見癌症治療都是以周期形式進行,病人大可在私家診所接受首1-2期治療,待輪候時間到了再在公院銜接療程,畢竟癌症治療刻不容緩,越早開始治療效果越好。

公私營配合互補不足

另外由於公院資源緊張,醫生未必有充裕時間向病人仔細解釋病情,諮詢私家醫生可以得到較詳盡的解說。如一些檢查的結果或數值,公院醫生可能未必多加解釋,但私家醫生可為病人解釋不同數值說明甚麼,讓病人對自身病情有更深入了解,即使已經在公院接受治療,也可繼續到私家診所覆診跟進病情。

私家治療非天價 治療方案可據經濟能力調節

談及看私家醫生,多數病人都有經濟上的顧慮,尤其是癌症治療,不少人覺得是無底深潭所以卻步。但如果只是在私家診所進行1-2個療程,然後回到公院繼續,花費其實有限,所需費用亦可按療程種類、次數預算得到,甚至只要病人開誠布公與醫生商討,還可根據負擔能力調整治療方案。只需一筆負擔能力內的支出,卻可以提早開始治療,有助增加療效及存活率。

資助計劃門檻不高

現時坊間也有一些藥物資助計劃,為癌症病友分擔治療開支,以及促進公私營合作。這些資助計劃普遍門檻不高,不同於醫管局資助計劃般審核嚴格,即使不是最基層市民、綜援戶、或公屋住戶也能受惠,部份甚至惠及本身有物業的病人。據李醫生所見,9成病人也能成功申請到資助,詳情可以諮詢私家醫生。

療程銜接難度不大

病人或許會憂慮私家醫生用藥會與公院不同,導致療程不能順利銜接,其實不然。李醫生表示大部分癌症的一、二線治療及術後治療都有清晰的國際指引,公私營所制定的治療方案差不多,最多是同類藥物但由不同藥廠生產,對治療效果影響不大。病人如果仍有疑慮,可以直接與醫生坦承將來會回到公院接受治療,確保使用醫管局藥物名冊中的藥物,以及在安排治療周期時參考病人輪候時間,確保療程銜接順利。

醫患同心最重要

不必擔心私家醫生知道病人將來會在公院就醫,會不盡心治療,無論公立還是私家醫生其實都是以病人健康為先,「其實我們非常理解並非每個病人都有足夠經濟能力,即使只是未排到公院暫時來找我們,也很樂意為他們治療,最重要是能幫到病人。」李醫生表示最重要是病人坦誠相待,才能為病人制定最適切的治療方案。

案例提早治療重展笑顏

李醫生分享他的一位病人確診了第4期乳癌,被轉介至腫瘤科,她當時知道很可能要接受化療,十分擔憂掉髮問題,畢竟會對外表有很大影響。無助之際李醫生建議她服用荷爾蒙及標靶治療,這些藥物不會有掉髮的副作用,甚至治療期間還能去旅行,病人立即放下心頭大石。後來到公院覆診時醫生的治療方案亦相同,若病人沒有先到私家求醫,輪候期的幾個星期都要白白擔驚受怕,或對病情有負面影響。

李醫生最後提醒癌症病友,不必浪費輪候公院期間的時間,及早尋求私家醫生諮詢專業意見,有需要時在可負擔範圍內提早開始治療、減輕心理壓力,幫助治療爭分奪秒。

香港社區腫瘤專科醫生協會主席
臨床腫瘤科專科
李兆康醫生

M-HK-00001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