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杏林30載未忘初心 拓外科新領域永不言倦

醫院管理局 | 2023-12-13

黎德榮醫生寄語新一代醫生自強不息,時刻裝備自己,同時亦勿忘愛護病人的初心,多理解病患想法和感受。(醫管局圖片)

作為外科醫生,最大滿足感是病人接受手術後順利康復,重拾正常生活。」瑪嘉烈醫院外科顧問醫生黎德榮行醫逾30年,至今看到病人術後康復出院的身影,仍深受觸動。

這份滿足感驅使他在醫學路上精益求精,身兼瑪嘉烈醫院副行政總監的他,多年來積極拓展九龍西醫院聯網外科服務,又推動「術後促進康復計劃」以改善病人術後復元,讓他榮膺2023年度醫管局傑出員工。

黎醫生多年來處理過無數危重及緊急個案,見盡生死一線間,使他深有體會。他說:「外科醫生必須果斷,因病人的病情可急劇變化,醫生在電光石火間的決定,攸關生死。但果斷絕非鹵莽,而是憑藉經驗作出準確判斷,決定後便要堅持信念,盡快行動。」黎醫生這份理念,成為他在醫學路上的座右銘,亦體現於他往後參與大大小小醫院服務發展的經歷之中。

由1990年加入瑪嘉烈醫院,黎醫生見證醫院多年來的變遷,亦親歷了外科領域的迅速發展。九十年代中期,瑪嘉烈醫院及其他醫院陸續引入微創手術,黎醫生積極參與其中,由最初用於膽囊、疝氣及闌尾炎等手術,逐步擴展到腸臟、肝臟、胃、胰臟等部位,現時除了一些超大型及複雜的手術,大部分也可優先考慮以微創代替傳統開刀。

黎醫生(前排左二)於1990年加入瑪嘉烈醫院,30多年來親歷醫院發展和變遷。(醫管局圖片)

制定計劃促進術後康復

微創手術逐步成為主流,隨後更出現機械臂手術。黎醫生陸續推動瑪嘉烈醫院增設綜合內窺鏡手術室、機械臂手術室及介入性放射學手術室,開拓更多手術服務並提升服務量。除了改善硬件,身兼九龍西醫院聯網外科醫務統籌的黎德榮,有見以往泌尿科門診及手術均集中於瑪嘉烈,便積極協調聯網各醫院,將相關泌尿科門診及手術服務,逐步擴展到仁濟醫院及北大嶼山醫院,讓服務覆蓋更多病人。

黎醫生不僅關注手術的精準、儀器的精良與否,更重視病人術後的康復,因此他主導於聯網內推行「術後促進康復計劃」。透過統籌外科、骨科、耳鼻喉科、麻醉科、物理治療、職業治療、營養師、語言治療、社康護士等不同團隊,為病人制定「術前到康復」的整套計劃:術前透過體能鍛煉、營養調整以增強體質;盡量採取創傷小的手術方案;術後盡快安排復康治療;專科護士及社康護士跟進復康情況,適時調整方案。

黎醫生解釋:「從前外科醫生覺得手術做得好,病人自然好,但愈來愈多研究顯示,這不只是醫生的功勞。若能術前先讓病人強化體質,術後盡快給予合適訓練,對復元效果大有幫助,並可減低術後併發症及死亡風險。我們不單想手術成功,更想病人康復得好。」黎醫生指有關計劃目前已涵蓋大部分外科手術病人,未來期望可繼續加強病患術前心肺功能監測及訓練等。對於獲頒醫管局傑出員工獎,黎醫生謙稱絕非個人功勞,而是有賴外科團隊及不同部門同心協力,攜手提升服務質素。

冀年輕醫生毋忘本心

被問到對年輕醫生的建議,黎德榮笑言他那一代「只識個捱字」,新一代較注重工作與生活平衡,他認為是好事,同時寄望他們自強不息,勇於接觸新事物,時刻裝備自己,才能應付複雜病例。

黎醫生特別希望新一代醫生時刻謹記行醫初心,多從病人角度出發,「以往醫生好像高高在上,往往為病人規劃好治療方案,較少空間讓病患表達想法。其實,病人可能有個人心理、家庭、生活等其他考慮,我們應多聆聽他們的心聲,再尋求最合適做法。始終,醫療不只是書本上的醫學知識,而是以人為本的行業。」

黎醫生多年來積極推動九龍西醫院聯網外科服務發展,獲頒二〇二三年度醫管局傑出員工獎。(醫管局圖片)

撰文 : 醫院管理局

[信健康] 未忘初心拓展新領域,醫療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