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從脾胃說起

林冠傑教授 | 2024-01-05

現代都巿生活緊張,節奏急速,不少巿民受壓力所困擾,致身體出現各種問題,但檢查報告未發現異常,都有機會為亞健康狀態。長期處於亞健康狀態,會使人活力降低、身體功能和適應能力減退,增加健康失衡的風險。資料顯示,中國有大約七成人口屬亞健康人群,雖然未見明顯病徵,實處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一種臨界狀態。處理適當,會漸見健康;如未及時留意,身體則每況愈下。因此,要遠離疾病,應該積極地避免或延緩亞健康。

古人已有預防保健的概念,元朝名醫朱丹溪道出:「與其救療於有疾之後,不若攝養於無疾之先;蓋疾成而後藥者,徒勞而已。是故已病而治,所以為醫家之法;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攝生之理。夫如是,則思患而預防之者,何患之有哉?此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意也。」

養生重點是未見疾病前應加以保養,防患於未然,而一旦疾病發生,應盡快得到診斷,及早治療。

改善習慣
談及保健養生,首先要改善不良的生活和飲食習慣,正視身心狀態,適當減壓,適量休息及運動。於中醫理論中,脾胃為後天的根本,為氣血生化之源,其重要性不能忽視。氣血的盛衰掌管人的生命活動,氣血充盛,即使有外邪侵襲,不易生病,反之則身體抵抗力變弱,易見疲倦不適。

脾主運化升清,不但影響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亦管吸取營養物質,以濡養全身。如脾胃功能下降,會易見食慾欠佳,疲倦消瘦;水液停滯於體內,致水腫、眩暈或腹脹腹瀉。要調養好脾胃,需注意飲食均衡,不可過飢或過飽,避免飲食生冷;外感易內傳脾胃,平日不應冒雨涉水,適當保暖,以防感冒。保持心境開朗,不宜思慮過度。運動不僅可舒展筋骨,也可促進氣血循環,但切忌勞倦太過,否則會耗傷氣血,反而不利健康。

五臟六腑各有其功能活動,各者互相聯繫,互相制約,不論治病或養生,不能只顧及其中之一臟。擁有良好脾胃功能,身體才能保持健康。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客座副教授

[信健康] 良好飲食能健脾胃,中醫資訊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